人民币兑美元会不会进入贬值周期,现在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不断加息,中国央行反到不断降准,投资美元怎么样?

人民币贬值压力再现。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了3.4%。从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8.13的高点迅速回落至97.38,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出现。回想起年的人民币贬值背景,当时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而美国经济稳健复苏,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而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国内经济在经历了周期性反弹后,再度开始走弱,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中国央行选择再次降准;而美国经济短期依然偏稳健,货币政策仍在紧缩路上。在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如何走?究竟海内外哪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本轮贬值再起?人民币会重演2015年那一波贬值压力吗?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
主因在于美元指数走强。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贬值,但是对一篮子货币依然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日本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的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BP和50BP,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推升美元走高。
国内经济走弱,中美货币分化。近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下滑,且远期市场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存在贬值压力,这说明除了美元指数走高,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首先,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压力之下,社会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增大经济下行压力,且在5月的数据中下行压力已经有所体现,基本面弱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其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缩窄了300多亿美元,未来随着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温,在增加进口、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收窄。一旦人民币形成贬值预期,未来结售汇有转为逆差的可能,增加汇率的贬值压力。最后,随着经济数据的走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而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贬值或将持续,压力整体可控。考虑到今年欧洲面临的风险要大于美国,且经济上美强欧弱,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国内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威胁,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但是和2015年相比,本轮贬值压力相对可控:第一,2014年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只有人民币紧紧盯住美元,汇率缺乏弹性,导致积蓄已久的贬值压力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并没有积蓄贬值压力;第二,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本轮美元指数上行幅度也会比较有限;第三,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去产能、去库存,新经济领域保持高增长,经济基本面与年相比要更好。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相对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定价更加市场化,而且中国是大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也是汇率实现市场化定价,给予货币政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去年以来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有一定的安全垫保护。但根据2015年的经验,人民币贬值在情绪上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值得警惕。
1. 人民币贬值压力再现
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了3.4%。不过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整体还是走高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7以下升值到98以上。但是从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指数出现大幅走弱,从98.13的高点迅速回落至97.38,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出现。
回想起年的人民币贬值背景,当时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而美国经济稳健复苏,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积聚的贬值压力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国内经济在经历了周期性反弹后,再度开始走弱,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中国央行再次降准;而美国经济短期依然偏稳健,货币政策仍在紧缩路上。
那么在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如何走?究竟海内外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了人民币这一波贬值压力再起呢?人民币汇率会重演2015年那一波贬值压力吗?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
2. &主因在于美元指数走强
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贬值,但是对一篮子货币依然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
2.1 经济美强欧弱,欧美预期调整
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日本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与去年相比出现了扭转,18年1季度美国的GDP同比增速从2.6%继续回升到2.8%,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速则分别从2.6%和1.9%回落到2.2%和1.1%。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现象在2季度可能仍将持续。欧元区今年放缓的趋势最为明显,PMI已从年初的60%逐月下降到55%,相当于16年末的水平,而美国的PMI虽然也似乎有见顶迹象,但仍维持在58%左右的较高位置。这一趋势的对比,改变了年初对欧洲经济支撑欧元强势的预期,2季度开始美元重拾升势,而欧元、日元开始下跌。
2.2 美国通胀升温,欧洲维持宽松
其次,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之外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二季度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俏,4-5月失业率连续降至3.9%、3.8%,是十八年来的新低。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薪资水平温和提升,5月份非农企业员工时薪同比增速回升至2.7%,支撑了通胀预期的升温。
基于经济和通胀的改善,美联储的态度偏向鹰派。6月的FOMC会议上,美联储除了决定再度加息,还预测到年底的目标利率将达到2.4%,意味着年内很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了对继续渐进加息的信心。
但另一边,欧央行6月的议息会议态度却偏向鸽派。欧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上的态度本就比美联储更加谨慎,除了经济复苏减弱之外,欧洲还面临意大利民粹政府上台带来的政治风险。6月14日欧央行在议息会议上虽然决定10月起缩减购债规模、并于18年底退出QE,但同时还承诺保持目前利率水平不变至少到19年夏天,这说明欧洲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宽松的。美、欧货币政策上释放的不同态度,使得欧央行宣布6月会议决议的当天欧元相对美元就大幅贬值了1.9%。
而受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预期的支持,美债收益率明显上行,使得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增强。17年开始,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带来美债短端利率持续回升,在经济复苏支撑下,美债长端收益率也同步抬升,今年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接近3%。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的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BP和50BP,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推升美元走高。
3. &国内经济走弱,中美货币分化
近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下滑,且远期市场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存在贬值压力,这说明除了美元指数走高,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3.1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压力之下,社会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增大经济下行压力。5月新增社融总量7608亿,创近22个月以来新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继续降至10.3%。分项来看,5月非标融资继续减少了4200多亿,依然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拖累。随着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债券融资规模也开始放缓,而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经济下行压力在5月的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今年以来投资和消费数据双双下滑,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至6.1%的历史低位,而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同比更是大幅下降至5.5%。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与融资环境收紧相关,而前期居民过度举债也透支了居民消费增长的动力。
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将持续加大,基本面弱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融资环境收紧,叠加贸易摩擦升温,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经济走弱将对汇率产生向下的压力。
3.2 国际收支或将转差
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水平已经有所下降。前5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缩窄了300多亿美元。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处于胶着状态,6月15日特朗普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中国予以还击之后,美方又宣布可能进一步对亿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占出口总规模的比重在18%左右,未来随着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温,在增加进口、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收窄。
目前外汇储备、结售汇数据还相对稳定,但是数据反映存在滞后。今年外汇储备出现小幅下降,但是主要是美元升值、美债下跌等估值因素影响,而银行代客结售汇处于顺差状态,说明居民和企业换汇情绪并不强。结售汇顺差主要与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稳步升值密切相关,近期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对结售汇的影响还未在数据中显现。
一旦人民币形成贬值预期,未来结售汇有转为逆差的可能,增加汇率的贬值压力。从历史数据来看,一旦人民币对美元出现长期贬值预期,就会增加居民和企业的换汇冲动,导致结售汇从顺差转变为逆差,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3.3 中美利差收窄
随着经济数据的走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逐步加码。5月经济数据较弱,6月央行再度宣布定向降准,国内货币政策向中性偏宽松回归。相比之下,美国通胀有望稳步回升,预计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
中美利差收窄。今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4. &贬值或将持续,压力整体可控
预计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将有一定幅度的贬值。考虑到今年欧洲面临的风险要大于美国,且经济上美强欧弱,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国内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威胁,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
但是和2015年相比,本轮贬值压力相对可控。第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2014年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只有人民币紧紧盯住美元,汇率缺乏弹性,导致积蓄已久的贬值压力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弹性大大增强,对美元指数调整反应及时,并没有积蓄贬值压力。第二,今年以来美国频频对其它经济体挑起贸易战,也逐渐招致反制措施,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很难长期维持的。且随着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紧缩效应日益显现,美国经济或逐步走弱,这就决定了本轮美元指数上行幅度也会比较有限。第三,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去产能、去库存,新经济领域保持高增长,经济基本面与年相比要更好,所以整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会相对可控。年初以来,在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是比较稳定、甚至是偏强的。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相对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定价更加市场化。2015年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不再仅仅单一盯住美元,而是还参考一篮子货币指数,定价机制整体是更加市场化的。而且中国是大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也是汇率实现市场化定价,给予货币政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去年以来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有一定的安全垫保护。从16年末至今年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接近7.0升值到6.3以下,升值幅度高达10.8%。有这样的安全垫保护,人民币即使对美元有一定幅度的贬值,只要压力有限,也是政策层和市场可以接受的。事实上,无论是6月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还是6月再度定向降准,都反映了汇率当前并不是中国央行的主要考虑。
但是根据2015年的经验,人民币贬值在情绪上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值得警惕。
文章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
(官方订阅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推荐 | 华谊嘉信:具备【抓住机会能力】的公司
活动 | 浙沪食品饮料行业联合调研,喊你来参加啦!
人物 | 悟空投资鲍际刚:投资“不争冠军” 做多科技创新
推荐 | 发现新功能,明星分析师速来抢位置……
人物 | 陈继豪:未来十年茅台或涨至五六千元
热点 | 多方解读定向降准,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深圳益正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机会宝,是连接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线上、线下多层次互动交流平台,已为500多家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架起沟通桥梁,来自3000多家投资机构的用户参与交流。
历史收益率走势(%)
观看人数:0
历史收益率走势(%)
每逢点位低至3000点,市场仿若有一种刀光剑影、大风萧萧的意味,投资者愁绪翻涌。但小安想说,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千万不要慌了阵脚,乱了分寸,错了节奏。1小安采访到一位资深的客官,他说:“3000点总会回归。”话音刚落,他在上证综指的走势图上大笔一挥,画出笔直的3000点一线,“你瞧,以大的时间段计算,上证综指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之后,四次跌破3000点。”“下破3000点之后,市场会怎么走?第一种,继续寻底、反复磨底,然后震荡向上,重回3000点;第二种,横向震荡一段时日,迅速收复
上期给大家说了说基金资产是如何运作的、基金分类有哪些,尤其着重介绍了容易被大众忽视的量化基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篇文章:华泰柏瑞|高考只是过客,理财才是一生的必修课。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基金投资重点知识是:如何Pick适合自己的基金?
选基金的方式有很多,看收益、看风险等级、看基金经理、看基金公司,这些套路想必大家都轻车熟路了,但是真正获得目标收益的有几人呢?应了那句话: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抓不住好基金)。其实这也不能怪大家,毕竟大家不都是专业投资者,也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拿
今天市场全面反弹,两市仅115只股票下跌,所有主要指数均迎来较大幅度反弹。上证综指涨2.17%,报2847.42点;深成指涨3.39%,报9379.47点;创业板指大涨4.08%,报1606.71点。一扫这个月连续的下跌阴霾,今日市场终于迎来了强势超跌反弹,结构上计算机、电子等科技股成为反弹急先锋,科技板块全线大涨,带动创业板指放量上穿10日均线,“抄底”情绪有所释放,热点题材表现突出,“工业互联网”、“芯片国产化”等概念再次受到市场追捧。除了科技股大放异彩以外,今日消费类、医药等行业的反弹力度
先说点感触,你天天花四个小时,来看盘吗?
我反正每天都要看盘,看了十几年,乐此不疲也好,有瘾难戒也罢,至少我觉得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看懂了这个市场的赚钱方式,有的人靠拿好企业赚钱,有的人靠追涨停板赚钱,更多人是靠死扛来亏大钱,靠短平快追涨杀跌割肉来亏大钱,靠踩雷、靠融资、靠借钱来给股市送钱。
看盘这么多年我不仅了解了股市,更了解了自己,知己知彼后,也就知道了自己怎么样在股市里获取利润。
接下来,说说我目前的思路或想法吧。
我们目前的处境
先看看几组数据,明白我们目前的处境,下图
来源:闺蜜财经撰文:蜜姐最近两天,几乎快被金亚科技的消息刷屏了。6月27日凌晨1时许,深交所突然宣布,今日起,因涉嫌欺诈发行等犯罪问题被移送公安机关的金亚科技,将改名“*金亚”。同时,强制进入退市通道,并强调,创业板不接受公司股票重新上市的申请。而wind数据显示,截止日,金亚科技的股东户数为4.3万。从股市到互金平台,这个6月,似乎,忌投资。01民营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冯仑曾说过,“民营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这话似乎又被金亚科技验证了。据媒体报道,这次金亚科技的财务造假等事宜
停牌7个月,复牌一字板跌停,24亿资金疯狂出逃,面临股东大比例减持,引来股民一片骂声……6月29日,恒康医疗(002219)一字板跌停,股价报10.54元,卖一封单超233万手,合计封板资金超24亿元。问理财注意到,恒康医疗于2017年10月停牌,至今复牌已停了7个月时间,2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股票复牌后仍将继续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事项。据悉,日,恒康医疗以重大事项停牌;2017年11月,该重大事项确认为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过,停牌期间,经过各方论证,恒康医疗决定终止非
【产业分析】半导体产业链1.《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一):投资逻辑!》2.《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二):产业地图!》3.《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三):金股①号》4.《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五):金股②号》5.《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六):金股③号》6.《半导体全产业链深度分析(七):金股④号》(关注“澄泓财经”wei 信号,回复关键字“半导体”,即可查看以上个股深度分析)金股⑤号:生益科技【ILIGHT模型综合评级】为什么生益科技是我们半导体的⑤号金股?我们先来个抛砖引玉:第一,它是
本周贸易战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刚刚结束,又迎来了人民币汇率暴跌的利空,目前离岸和在岸汇率双双跌破6.61,刷新2017年12月以来的新低。对此市场反应迅速,接连向下调整,沪指跌破2800点,上证50开启补跌模式,盘中创2419点的新低。对于此次人民币贬值与美联储加息有直接关系,近期人民币贬值斜率较大的起始点也在此,基本属于被动式贬值。6月美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上调年内加息预期至4次,目前加息两次。此前,央行采取的是跟随策略,小幅加息0.5%,而此次6月份加息,央行并未跟随加息,反而定向降准和定向降息,
这个事件让股东在经济上是有损失的,对不起大家,我觉得也很愧疚。”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在2017年度股东大会现场如是说。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半月70多天的“禁运令”后,中兴通讯在深圳总部召开了2017年度股东大会。中兴管理层对中兴通讯的现状和未来工作部署做了详细的介绍。殷一民在现场表示,“目前公司做了各种方案和预案,有一个T0的预案组,做了周密的公司恢复经营的预案,这是我们花了最大精力的事情。公司上下对于多长时间,达到拒绝令的停止激活,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对于下一步工作,候选董事李步青在现场表示:(
何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及首席经济学家近半月来,人民币贬值超过3%,这引起了人们对汇率问题的关注。尤其是伴随着7月5日开始实行降准的消息,市场上有个别声音认为央行是在“保房价弃汇率”。那么事情的真相是怎样呢?汇率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呢?国家下一步的政策走向有什么可能?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无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汇率的本质,理论严重落后于现实。从汇率决定理论来看,经典的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论在解释汇率实际波动时都显得捉襟见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联通的外汇市场时时刻刻都在交易
每逢点位低至3000点,市场仿若有一种刀光剑影、大风萧萧的意味,投资者愁绪翻涌。但小安想说,很多事情要一分为二的看,千万不要慌了阵脚,乱了分寸,错了节奏。1小安采访到一位资深的客官,他说:“3000点总会回归。”话音刚落,他在上证综指的走势图上大笔一挥,画出笔直的3000点一线,“你瞧,以大的时间段计算,上证综指在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之后,四次跌破3000点。”“下破3000点之后,市场会怎么走?第一种,继续寻底、反复磨底,然后震荡向上,重回3000点;第二种,横向震荡一段时日,迅速收复
今天,A股市场再次开启暴跌模式,上证综指一度逼近2800点大关,在炎热的天气里唱了一首“凉凉”。昨晚海外市场也不好过,标普500下跌1.37%,富时100下跌2.24%,德国DAX下跌2.46%,全球接连上演“萝卜蹲”。另一方面,今日美元兑人民币突破了6.55的重要关口,汇率市场亦是一副“死给你看”的表现。全球股市大跌与人民币加速贬值,两者同时出现只是巧合吗?如果不是,那“股汇双杀”何时才会停止呢?目前来看,“股汇双杀”并非巧合,而其好转或已不远。美国加息是“罪魁”。今年以来,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上期给大家说了说基金资产是如何运作的、基金分类有哪些,尤其着重介绍了容易被大众忽视的量化基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上篇文章:华泰柏瑞|高考只是过客,理财才是一生的必修课。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基金投资重点知识是:如何Pick适合自己的基金?
选基金的方式有很多,看收益、看风险等级、看基金经理、看基金公司,这些套路想必大家都轻车熟路了,但是真正获得目标收益的有几人呢?应了那句话:知道那么多道理,但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抓不住好基金)。其实这也不能怪大家,毕竟大家不都是专业投资者,也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拿
提起投资,大家最常谈的莫过于股票。那么股票投资的收益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大家经常说股票投资,而不说股票投机?这回我们来对股票的投资收益来源进行分解。首先,股票代表了对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即股权,而股票区别于股权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流通。因此,很自然的,我们可以把股票价格分解成公司盈利和市盈率,把股票收益分解成分红收益与股价收益,而股价收益分解成盈利变化和估值变化。用简单公司来表达:P(股价) = PE(市盈率) * E(盈利)假设从时间0到时间1,股票收益为:R01(股票收益)=
逆向策略、左侧投资之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盛行于市场,就是因为越是在极端行情下,那些睿智的投资者们总是能保持理智,不为洒了的牛奶而哭泣,而是保持冷静与理智。他们或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不为短期波动所动,或抓住机遇,一举吹响反攻的号角。目前上证综指回到了3000点以下,很多朋友不开心,因为仓位比较重,但我们觉得你应该乐观,因为可能数年一遇的机会又已经到来。我们先反思一下大多数人股票或者基金投资的失败原因,千万不要在底部区域割肉、然后在顶部区域买回来,上图比较抽象,我们直接看公开的基金申购与赎回数据,是最
提到投资,我们经常提到另一个词,就是风险。什么是投资风险?风险是我们对未来投资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比如我们买了一只股票,不知道明天涨还是跌,这就是种不确定性。我们常说股票的风险比债券高,比货币基金高,因为波动更大,真的是这样吗?我想,这要从不同期限去看。读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对于其中关于波动的观点非常认同。波动不是风险,1、从短期看,波动近似描述了风险,因为短期证券价格波动随机性较大,从统计上可以被波动率描述其幅度大致范围;2、从长期看,波动跟风险没有任何关系。真正的风险是资金永久的
资本市场有一句投资谚语叫“牛市买老基金,熊市买新基金”,这并不是说新基金和老基金投资能力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在不同的投资时点,“轻装上阵”和“重型机甲”的新老基金对应着不同的投资优势。通常来说,在单边上涨的行情中,老基金大都配置完成、仓位较高,能同步跟随市场迅猛上冲;而新基金因为需要1-6个月的建仓期,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收益表现低于同类老基,甚至“追涨”过程中成为老基金的“抬轿人”。相反地,在“弱市震荡”行情下,老基金因为“船大难掉头”更易受伤,新基金则因为建仓缓冲期处于较低仓位,使得有充分时间
6月26日,最近5年公募基金关注度最高的基金经理任泽松,正式从中邮基金离职,他在中邮基金的一段崛起和塌陷的公募生涯由此画上句号。做一个小结,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公募需要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来源:维基揭秘
作者:柯智华1如果评选知名度最高的基金经理,排在任泽松前面的或许只有王亚伟。2013年到2015年,任泽松因为每个年度排名前列的业绩,被市场反复报道和追捧;2016年到其离职前,任泽松又因为近乎排名垫底的业绩,被市场反复报道和质疑,这其中还穿插着不断的踩雷报道,如乐视、尔康制药等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这些都是股神巴菲特的投资名言,也是每一位小散烂熟于心的投资警言。然而,理解很容易,难就难在知行合一。
但其实咱们生活中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选择?公交等了半天还没来,继续等or打车?几千块的手机都买了,要不要买几块钱的保险?办了年卡,自己又不想去怎么办?
相对性效应,盈利和损失不过是你自己的猜想罢了。传统经济学的决策理论中,做一个投资决定很简单:你觉得股票赚了,那就卖呗!但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
假设你手中持有的一只股票,成本价是10块,
2800点还是破了,今天A股市场的换手率(剔除限售股)进一步萎缩至0.78%,到底谁在做空A股?当前的A股市场,越来越像一座“围城”:海外资金不惧人民币汇率贬值在加速北上,国内的普通投资人则在悲观情绪中举步不前,而在机构资金活跃的ETF市场,6月以来场内交易份额再度增加了57亿份。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以来沪港通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832.85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42.58%,其中5月份净流入508.51亿元,6月以来净流入144.33亿元;全市场147只ETF基金的场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姜超:美国加息中国降准 人民币怎么走
  美国加息中国降准:人民币怎么走?――对近期人民币走势的分析(海通宏观姜超、梁中华、李金柳、宋潇)
  人民币贬值压力再现。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了3.4%。从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8.13的高点迅速回落至97.38,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出现。回想起年的人民币贬值背景,当时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而美国经济稳健复苏,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而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国内经济在经历了周期性反弹后,再度开始走弱,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中国央行选择再次降准;而美国经济短期依然偏稳健,货币政策仍在紧缩路上。在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如何走?究竟海内外哪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本轮贬值再起?人民币会重演2015年那一波贬值压力吗?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
  主因在于美元指数走强。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贬值,但是对一篮子货币依然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的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BP和50BP,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也推升美元走高。
  国内经济走弱,中美货币分化。近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下滑,且远期市场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存在贬值压力,这说明除了美元指数走高,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首先,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压力之下,社会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增大经济下行压力,且在5月的数据中下行压力已经有所体现,基本面弱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其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缩窄了300多亿美元,未来随着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温,在增加进口、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收窄。一旦人民币形成贬值预期,未来结售汇有转为逆差的可能,增加汇率的贬值压力。最后,随着经济数据的走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而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贬值或将持续,压力整体可控。考虑到今年欧洲面临的风险要大于美国,且经济上美强欧弱,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国内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威胁,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有贬值压力。但是和2015年相比,本轮贬值压力相对可控:第一,2014年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只有人民币紧紧盯住美元,汇率缺乏弹性,导致积蓄已久的贬值压力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并没有积蓄贬值压力;第二,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本轮美元指数上行幅度也会比较有限;第三,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去产能、去库存,领域保持高增长,经济基本面与年相比要更好。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相对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定价更加市场化,而且中国是大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也是汇率实现市场化定价,给予货币政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去年以来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有一定的安全垫保护。但根据2015年的经验,人民币贬值在情绪上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海外带来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值得警惕。
  1. 人民币贬值压力再现
  今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贬值了3.4%。不过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指数整体还是走高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从97以下升值到98以上。但是从6月19日起,人民币汇率指数出现大幅走弱,从98.13的高点迅速回落至97.38,人民币贬值压力再度出现。
  回想起年的人民币贬值背景,当时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弱,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而美国经济稳健复苏,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导致人民币对美元积聚的贬值压力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也有相似之处:国内经济在经历了周期性反弹后,再度开始走弱,国内货币政策趋于宽松,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中国央行再次降准;而美国经济短期依然偏稳健,货币政策仍在紧缩路上。
  那么在中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出现背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如何走?究竟海内外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了人民币这一波贬值压力再起呢?人民币汇率会重演2015年那一波贬值压力吗?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
2. 主因在于美元指数走强
  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虽然贬值,但是对一篮子货币依然是升值的,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的走高。
  2.1 经济美强欧弱,欧美预期调整
  而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经济在减税的刺激下持续回升,而欧元区和日本去年的强势复苏在今年则开始转弱。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表现与去年相比出现了扭转,18年1季度美国的GDP同比增速从2.6%继续回升到2.8%,而欧元区和日本的增速则分别从2.6%和1.9%回落到2.2%和1.1%。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现象在2季度可能仍将持续。欧元区今年放缓的趋势最为明显,PMI已从年初的60%逐月下降到55%,相当于16年末的水平,而美国的PMI虽然也似乎有见顶迹象,但仍维持在58%左右的较高位置。这一趋势的对比,改变了年初对欧洲经济支撑欧元强势的预期,2季度开始美元重拾升势,而欧元、日元开始下跌。
2.2 美国通胀升温,欧洲维持宽松
  其次,在经济表现分化的基础上,美国通胀预期持续升温,而欧洲经济之外还受到政治风险的扰动,导致美、欧的货币政策倾向也出现差异。二季度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俏,4-5月失业率连续降至3.9%、3.8%,是十八年来的新低。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薪资水平温和提升,5月份非农企业员工时薪同比增速回升至2.7%,支撑了通胀预期的升温。
基于经济和通胀的改善,美联储的态度偏向鹰派。6月的FOMC会议上,美联储除了决定再度加息,还预测到年底的目标利率将达到2.4%,意味着年内很可能还会有两次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表示了对继续渐进加息的信心。
但另一边,欧央行6月的议息会议态度却偏向鸽派。欧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上的态度本就比美联储更加谨慎,除了经济复苏减弱之外,欧洲还面临民粹政府上台带来的政治风险。6月14日欧央行在议息会议上虽然决定10月起缩减购债规模、并于18年底退出QE,但同时还承诺保持目前利率水平不变至少到19年夏天,这说明欧洲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宽松的。美、欧货币政策上释放的不同态度,使得欧央行宣布6月会议决议的当天欧元相对美元就大幅贬值了1.9%。
  而受基本面和货币政策预期的支持,美债收益率明显上行,使得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增强。17年开始,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带来美债短端利率持续回升,在经济复苏支撑下,美债长端收益率也同步抬升,今年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接近3%。美欧、美日的10年期国债的利差,较今年初分别扩大了60BP和50BP,美元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推升美元走高。
3. 国内经济走弱,中美货币分化
  近期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下滑,且远期市场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存在贬值压力,这说明除了美元指数走高,国内基本面的变化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3.1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的压力之下,社会融资增速大幅下降,增大经济下行压力。5月新增社融总量7608亿,创近22个月以来新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继续降至10.3%。分项来看,5月非标融资继续减少了4200多亿,依然是社融增长的主要拖累。随着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债券融资规模也开始放缓,而这一趋势还会延续。
  经济下行压力在5月的数据中已经有所体现。今年以来投资和消费数据双双下滑,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下滑至6.1%的历史低位,而限额以上零售总额同比更是大幅下降至5.5%。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与融资环境收紧相关,而前期居民过度举债也透支了居民的动力。
  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将持续加大,基本面弱化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融资环境收紧,叠加贸易摩擦升温,预计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经济基本面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石,经济走弱将对汇率产生向下的压力。
3.2 国际收支或将转差
  今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水平已经有所下降。前5个月我国贸易顺差相比去年同期缩窄了300多亿美元。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处于胶着状态,6月15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中国予以还击之后,美方又宣布可能进一步对亿美元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占出口总规模的比重在18%左右,未来随着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温,在增加进口、出口受限的情况下,我国贸易顺差或将进一步收窄。
  目前外汇储备、结售汇数据还相对稳定,但是数据反映存在滞后。今年外汇储备出现小幅下降,但是主要是美元升值、美债下跌等估值因素影响,而银行代客结售汇处于顺差状态,说明居民和企业换汇情绪并不强。结售汇顺差主要与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稳步升值密切相关,近期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对结售汇的影响还未在数据中显现。
  一旦人民币形成贬值预期,未来结售汇有转为逆差的可能,增加汇率的贬值压力。从历史数据来看,一旦人民币对美元出现长期贬值预期,就会增加居民和企业的换汇冲动,导致结售汇从顺差转变为逆差,并进一步增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
3.3 中美利差收窄
  随着经济数据的走弱,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逐步加码。5月经济数据较弱,6月央行再度宣布定向降准,国内货币政策向中性偏宽松回归。相比之下,美国通胀有望稳步回升,预计美联储年内还有两次加息,中美货币政策短期出现分化。
  中美利差收窄。今年以来,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走高,中美利差逐步收窄至60多BP,利差收窄对人民币汇率也会产生向下的压力。
4. 贬值或将持续,压力整体可控
  预计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将有一定幅度的贬值。考虑到今年欧洲面临的风险要大于美国,且经济上美强欧弱,美元指数还将保持强势;国内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中美贸易摩擦的潜在威胁,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加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仍然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
  但是和2015年相比,本轮贬值压力相对可控。第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2014年主要货币均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只有人民币紧紧盯住美元,汇率缺乏弹性,导致积蓄已久的贬值压力在短期内集中释放。而本轮人民币汇率弹性大大增强,对美元指数调整反应及时,并没有积蓄贬值压力。第二,今年以来美国频频对其它经济体挑起贸易战,也逐渐招致反制措施,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背景下,美国经济“一家独大”的局面是很难长期维持的。且随着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紧缩效应日益显现,美国经济或逐步走弱,这就决定了本轮美元指数上行幅度也会比较有限。第三,当前中国经济经历了去产能、去库存,新经济领域保持高增长,经济基本面与年相比要更好,所以整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压力会相对可控。年初以来,在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是比较稳定、甚至是偏强的。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相对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汇率定价更加市场化。2015年新一轮汇改以来,人民币不再仅仅单一盯住美元,而是还参考一篮子货币指数,定价机制整体是更加市场化的。而且中国是大国经济,未来的趋势也是汇率实现市场化定价,给予货币政策更大空间。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去年以来对美元已经大幅升值,有一定的安全垫保护。从16年末至今年3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接近7.0升值到6.3以下,升值幅度高达10.8%。有这样的安全垫保护,人民币即使对美元有一定幅度的贬值,只要压力有限,也是政策层和市场可以接受的。事实上,无论是6月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未跟随上调公开市场利率,还是6月再度定向降准,都反映了汇率当前并不是中国央行的主要考虑。
  但是根据2015年的经验,人民币贬值在情绪上对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海外新兴市场带来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值得警惕。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崔智明 HF118)
想了解更多关于《姜超:美国加息中国降准 人民币怎么走》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联储加息周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