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鼎华仁药业大股东病了是谁?有没有知道的?

安阳“枭雄”杨清河被刑拘,超越集团被三读、思达“死魂灵”附体?
河南超越集团董事长杨清河,被刑事拘留了。40多亿元的民间集资,他曾想以“破产重整”的名义,为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找到可以“开脱”的出路。但外界没有答应他。长达27年,终于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架在他的脖子上,不再答应他。他是该结束那种既风光无限又如履薄冰的日子了。如果他的心中有一个乌托邦,那么这个乌托邦一定是建立在那么多人“家财耗尽”的基础上。而他,曾在一个又一个阶段,把这样的乌托邦打扮得像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事情总是到几乎无法收拾的时候,我们才判断它为一颗危害整个社会的“毒瘤”。可是那么长时间,鲜花、美言,都是谁在送给它?我们的一些个体曾试图建立一种规则、方法,引导这个社会的资金汇入经济发展的洪流,比如超越集团、安贞集团以及它们的老祖宗“三读”、“百花”所搞得那一套,但是对不起,也许在刚开始,也许在后来发展过程中,路走偏了,我们慢慢意识到这是一种错。错了而没有及时改,没有有力疏导,这就不是杨清河他一个人的错。历史常常在循环。杨清河,终于和他的老师张少鸿一样,有了历史性的握手。只不过,一个早就上了岸,一个正在滔滔洪水淹没。杨清河的夜晚该有多少梦魇几年前,也就是2011年,杨清河请我吃过一次饭——准确说,是通过人让我约一个记者朋友吃饭。那朋友大概是关注他搞民间融资被当地老百姓“上街堵路”的事了,他要来“和谐”一下。说起来,当时的排场很大。一个大饭店,里面有一个大房间,大房间里放置一个大桌子,周围乌压压坐了10几个人,还没坐满。不记得吃什么了,只记得满桌有官员,有艺术家,和其他一些头面人物,大家高谈阔论、举杯畅饮。杨清河呢,稳稳当当坐在主位上,谈笑风生,看上去丝毫没把那个记者的曝光当成一回事。我知道自己在当“电灯泡”,所以就走得早,没说上几句话。不过这次见面,已让我觉得杨清河这人老成持重,有气场,大家都围着他转,那做派既像一个老板,又像一个文化人。果真,后来看他的简历,年轻时以开文化公司起家,现在文化产业还是他旗下集团的主板块之一。他交游广泛,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很买他的账;他胸前挂着许多荣誉,像“劳动模范”、“杰出青年企业家”、“三农新闻人物”什么的;头顶上顶着许多“帽子”,某某会长、某某教授、某某主席,感觉这个人真的深谙人情世故,知道在中国做企业的艺术和方法。事实印证了这种判断。2011年,安阳“金融非典”爆发,全城担保公司的老总跑的跑、抓的抓,杨清河所掌控的超越集团虽被当地政府以非法集资案对待,但一直没有进入“处非”(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程序;不久前,他去找有关负责人,打算对集团进行“破产重整”,据他公开宣称,后者竟也同意了。所以,杨清河这人不简单。在企业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死抉择的时候,面对40多亿元的负债,他竟能稳着神儿想到这一招,我当时就觉得,他比那些听到风声就慌忙“跑路”“跳楼”的老板,要有点“智慧”,有点“文化”。当然,偌大中国,他不可能躲到哪儿去。因为,必须有人对老百姓的血汗钱,负责到底,必须有人为当前的“残局”,有个说法,他的行踪,他可能早就说了不算。22日,这样的“判决”到了,他终于无路可逃。现在想来,前几天的对外界放出的风(在省内外多家媒体上轰炸性发表专文或专版,呼吁有关方面“考虑”超越集团的破产重整),也许是他“最后挣扎”的表现。这样的时刻,他最是千不该万不该,挑战法律的权威和政策的底线,把事情“做过了头”(也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一直都在高谈阔论的老板,我们可能真的不知道他在强颜欢笑。想想无数惊涛骇浪的白天过后,他的夜晚究竟会发生多少梦魇啊!现在,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也许是长舒一口气,让身体瘫软。豫北大地,马上就要下雪了。此时,他刚刚48岁。杨清河的“师父”是不是张少鸿?我认识的几个安阳老板,都是体格壮实、头发稀疏、脑门辈亮、嗓音浑厚,安彩老帅李留恩、豫光金铅掌门人唐成河,还有现在说的杨清河。应该承认,是安阳厚重的文化滋养了他们,让他们既有燕地的激烈豪气,又有黄河畔的敦实隐忍,做到今天,都是一路“过关斩将”,各有各的“不易”。当然,还有聪明,大聪明和小聪明。原来安彩集团破产后,我有一次在北京见到李留恩,问他:安彩集团走到这一步,你怎么看?老头嘿嘿一笑,说: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我想这就是大聪明,当然,也是一种小聪明——小聪明是专门对付我的。杨清河与原来“读来读去读书社”的张少鸿,有一种师承关系——或许不是真正的师生,而是精神和方法上的启发。1986年,26岁的张少鸿创办了“读来读去读书社”(以下简称“三读”),表面上,这家读书社让市民交纳10元押金、10元租金就可免费阅读报刊,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曾为银行职员的张少鸿却以高息不断吸收着民众存款。这种行为,长时间没有被公开披露,甚至于,在整个社会有意无意的追捧中,张本人因其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在1995年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身边出了英雄,容易让人热血沸腾。我记得当时还在上大学的我,让同学领着上门拜见张,可怜兮兮地吃了一个闭门羹。远在安阳贩煤、倒家电的杨清河却很幸运,他跑到郑州,学到了“三读”的经营模式,当然也看到了其中的门道。回到老家安阳后,20岁得他创办了当地第一家私营企业——安阳超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复制“三读”模式。1988年10月,由他本人担任社长的安阳“读去读来读书社” 9个分社同时开业。3年后发展会员达5万余众。再后来,他又走出河南,创办了广州市超越金融服务公司、北京市超越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并在1993年进军地产行业。2002年,横跨河南、上海、香港等地的超越集团成立,而至少到2011年,该集团旗下小额贷款公司的门市部,还在用点钞机“刷刷”查着当地老百姓存进来的钱。2001年3月,郑州“百花集资案”案发,百花集团总经理、法人代表李建被判处死刑;同年8月,郑州“三读”的掌门人张少鸿也因同类案由,被警方通缉,并在随后被判刑入狱。这一年,刚刚26岁的杨清河,凭借着高息集资,成了当地显赫一时的千万富翁。不过,“春风不度玉门关”,郑州等地掀起的打击非法集资的浪潮,并没波及到安阳,他的“三读”一直都平安无事。甚至于,他的雪球越滚越大,近30年中,竟滚到数十亿的规模, 所以,在河南,我们要说张少鸿是民间集资的开创者和资本市场的“庄家鼻祖”的话,那么,杨清河就算是真正潜藏下来的“大鳄”和“不死鸟”了。可以说,在整个安阳和其他豫北地区,民间集资之所以那么发达,都与他这个始作俑者开创的传统有关。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这个地方民间集资的历史,真的应该记住杨清河这个人!2011年,我终于在北京的一家公园内见到并采访了曾经的“偶像”张少鸿。白球鞋、遮阳帽,举手投足有了一种沧桑和淡泊。聊天过程中,我问他熟悉不熟悉杨清河,他摇了摇头,说不记得了。不过,从他幽深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对这个人应该还有印象——当年的小门徒,这些年撞上了好运气,一路凯歌、风光无限,而自己却马失前蹄、锒铛入狱,这种命运的反差,咋好意思与外人道哉!所以,随后不久的那一次和杨清河一起吃饭,我也没有向他提起张少鸿。两个时代的人,就别往一块扯了。那些年,超越集团究竟做了什么事?那时候,我给张少鸿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相忘于江湖》,其中有一句话是:“没有英雄的年代,人们期望壮举;英雄辈出的年代,连英雄都想做一个普通人。张少鸿,他与我们相忘于江湖。”可对于杨清河,我们现在却不能相忘于他,因为,他正在陷入一个比他“师父”所挖的更大的一个民间集资“黑洞”。拿当年张少鸿一个朋友评价张少鸿的话,“张少鸿输不起,因为他的资金大部分都是老百姓的存款,一旦出事就是大事”,这,话同样适用于杨清河。在安阳企业界,许多人提起杨清河,认为他出身贫寒的,“还是想做事的”。想做事,并不意味着能做成事,或把事办好,但最起码,是有一种做事的态度。与张少鸿、李建他们“以钱生钱”的“击鼓传花”借贷模式不同,杨清河很清楚他不能像他们那样走上一条不归路,而是把筹来的钱用在实业经营上: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启发,他创办“安阳市乡镇企业管理学院”,聘请了首都一批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为安阳市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他将筹集的100多万元资金,在广州设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图书、音像、书画、文化有用品的开发和经营;1996年超越集团成立后,开始大举涉足房地产、保健食品、学校、培训、餐饮、煤炭等10几个领域。这些项目有成功,但大量的是失败,到2000年前后,经北大纵横介入咨询,超越集团的主业终于被确定煤炭、房地产和文化。这个阶段,应该是超越集团效益最好的时候。房地产方面,相继开发建设了数十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其中,“超越城市广场”是安阳市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彰德府o威尼斯印象”是位于安阳市中心的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福清苑”、“旭日花园”等项目也立项开发。煤炭开发上,超越集团旗下的九龙山煤矿、王家岭煤矿、龙泉煤矿、伦掌煤矿等,共有3.3亿吨的煤炭地质储量,或投入开采,或进入前期开采。到2011年前后,超越集团总资产达到43亿元。应该说,那些年是房地产和煤矿开采的“黄金期”,杨清河想不赚钱都不可能。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使是超越文化公司向市场上推出的一款“金钥匙录音带”,前后3年就为他赚了5000万元纯利润。但是,这些利润最终流向了哪里?现在来看,可能与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一是向不断增加、不断循环的集资户支付了高息。据2015年的资产评估状况,超越集团民间借贷涉及2万多人,本金10几亿元,但整体债务却高达40多亿元。其中,从2011年起被政府“帮管监扶”的4年,按杨清河自己的话说,“债务和损失就增加了15亿元”。我一个记者朋友2010年前去调查,发现其支付的利息年化在20%左右。二是不断向各种慈善机构和基金会捐款:出资100万元捐赠“白内障复明工程”;捐款100万元启动安阳县“农民曙光行动”;出资200多万元兴建“希望小学”;向河南省光彩事业基金会捐款650万元;向河南省青年创业服务基金捐赠1000万元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出资1000万元资助团省委设立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成立超越救助基金会,2010年8月上海仁鼎投资有限公司向其捐赠1亿元;日,在河南省“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捐赠仪式上,以个人名誉捐资5000万元,并称:“我今天想表个态,我已经做好了“裸捐”的准备”……关于捐出的总金额,有人估计是1~2亿元之间。对杨清河的这种行为,安阳当地的民间评价是:“花钱买名”和“通过企业内部基金会等,有转移资金嫌疑”。三是借“再造管控体系”为名,在外地甚至海外不断设立公司。截至2011年前后,超越集团设于安阳、上海、香港、加拿大等地的子公司有30多家,除了多家矿产、房地产、文化创意公司之外,还有农业开发、资产经营管理、房产中介、典当、光彩投资、小额贷款等诸多企业,分为三大子集团。而这些企业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复杂,这么多年基本上完全为杨清河的家族成员控制。这种情形与2008年思达集团崩盘前的情形何其相似:各种子公司、孙公司数不胜数,有许多成为倒资金的“老鼠洞”;各派势力玩之于股掌之上,把各种虚的、实的债务都转嫁于集团这个“空壳”之上,结果只能是“肥了个人,坑了集团”。超越集团是否也是如此,难道只有天知道?谁能告诉我真相到底是什么?还是那句话,历史似乎总在轮回。2008年,汪远思的思达集团倒在那一轮的经济危机上,总负债近40亿元,倒闭原因是资金链断裂、债权人威逼;后来被外来势力重组后,集团四分五裂,最终荡然无存;现在,经济运行触底,思达的“魂”附在杨清河的超越集团身上,从开端到结果,几乎是完全再现。这究竟是谁的悲哀?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现在看起来,杨清河早就意识到过依靠高利率的民间资金运营企业的危险性。早在1993年,安阳人宋跃福成立华通翻译有限责任公司,仿照“三读”,采用高额利率回报等方式在市民中集资,杨清河称之为“老跟我们学习,学习了就违法了,变成了社会集资了,结果公安局把它查抄了”。城门失火,危及城墙,10几天后,超越公司的股东、投资者、员工和其他群体,“已经聚集了一院子”,杨清河不得不“集中起来回答”。但他并没有引以为戒,反而继续按老路子走了下来。到了2011年1月,在河南省煤炭资源重组风起云涌之际,超越集团为了保住自身开发建设的主体地位,同时为了让未开发的煤炭资源提前“变现”,与某央企就煤炭循环经济——“矿业农庄”开展所谓的战略合作,希图“以资源、资产、资本为纽带,通过对农民的培训,实现股东、工人、农民等多种身份为一体的质的转变,促进矿业、农业协同发展”,但这一发展计划只是一个“概念再造”,最终只是停留在研讨会和规划层面。而后就是2012年1月,杨清河最终一搏,引进私募股权机构上海仁鼎与超越集团联合成立河南仁鼎超越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逐步重组超越集团下属各大公司,将各项债务“优化组合”,为“超越集团其他产业板块轻装上阵”打基础,化解“金融非典”给超越集团带来的“不良影响”。这实际上就是拿走超越集团的核心资产。只可惜,这项操作最终因上海仁鼎的身份暴露而“穿帮”:该公司系杨清河在上海设立的德立信资产管理公司的下属单位,注册资本10亿元,号称总资产100多亿元——这其实就等于,杨清河在把超越集团的债务“左手倒右手”,实施金蝉脱壳之计。不能不说,那些年,杨清河已滑向了以实体经营为幌,而在资本运营上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的道路。仔细审视,他在香港、上海甚至海外设立各类公司,搞VC、PE、典当、债权处置、资产重组,等等,种类繁多,手法多样,外人的确很难看透其中门道。仍拿上海仁鼎来说,日,杨清河主导该企业向超越救助基金会捐赠1.2亿元,用于“资助河南文化教育事业”,这笔款项到底如何操作,外人不得而知。这些手法高明吗?一方面,来自民间的高息存款如雪球版越滚越大,一方面,其家族运作的各类准金融类公司遍地开花,注册资本金动辄数亿元甚至上十亿元,另一方面,这个貌似强大的企业帝国连绵不绝地对外捐款,以维护着“慈善家”的虚名,然而我们却看到,连接三者的中间地带,暗穴无数、晦暗晦明,这就的确让人匪夷所思。28年了,这中间竟没人怀疑、没人问,甚至曾经是一片赞许、颂扬、包容、遮挡,这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不,其实是万分惊诧了!一句话:当所有的问题都要转嫁给整个社会来扛、来解决时,我们才突然恍然大悟: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这样的!你说,这究竟是早了,还是晚了?杨清河和我们这个时代超越集团的问题,不是个案。看一看整个安阳城,看一看我们许多城市历史上周而复始的类似的事件,我们一定会说,这是我们的金融、资本市场有了问题,民间资金的出路有了问题。这种情况下,投机者自然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和诸多得手的机会。杨清河这种类型的老板或企业家,也不是很少见。他们一定要通过荣誉的高低、财富的多寡和事业的大小,证明自身的价值;他们逃不脱家族关系网的羁绊;他们在一个地域内活得像一个帝王,他们可以成功,但他们却难以接受愿赌服输。上大学时,我一个金融学老师曾谈到张少鸿的民间集资之路,称它为一定意义上的金融创新。的确,今天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各层级的股权交易市场、投资担保等等,何尝不是疏导民间资金流向的通道,但是,为何今天这样的路不是走得更宽更顺畅,反而是显得有点凌乱不堪、举步不前呢?这样的创新,我们到底该如何修正?民间的杨清河们,到底还有多少?他们要不要赶快调整一下前进的方向?老实说,杨清河一直都在使用着“贵资金”——当吸收的民间资金增多,银行等金融单位必然与之疏离,资本市场更是对之退避三舍,超越集团必然要为第一种资金付出高利息。高利息循环下去,如果实体项目不赚钱,最后一定会成为一笔巨额烂账。想必他也很无奈。所以,不能把它的倒台算到时代头上。经济环境并不理想,煤炭价格长期低迷,房地产需求不振,这只是诱因而已。根本上在于超越集团已被掏空,病入膏肓。试想想,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支付的本息由10%降为1%,并用白酒、陈醋等实物抵顶,这究竟到了何等不堪的地步?我一直无法理解,在这种高风险的运作轨道中,杨清河难道没想过要及时收手吗?后来我想通了,正是这二三十年的顺风顺水,让他产生了极度“自信”,就像当年的汪远思和在期货市场上杀红了眼的张少鸿,他们觉得,规则和门槛哪能挡住他们飞跃的脚步呀,一跨就跨过去了。何况,某些时间段,周围的整个“生态系统”,都在为他们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呢。当然,超越集团的高息集资事件,和当地贞元集团的同类事件一样,正是安阳市有关方面最后要摘除的两颗重要毒瘤。但仅仅摘掉并不够,还要有创造良好经济生态的培养液,要肃清此类毒瘤生长的温床,让那些超越集团的同类们尽早“改邪归正”。好在,痛定思痛,这样的工作已经开始,当地的金融生态似乎正在恢复、好转。本文结尾,我再次想起了我们曾经的悲剧英雄张少鸿。他现在炒股、做基金,帮助胡葆森打理后花园,金盆洗手后把名利都看淡了,越活越年轻;而他的“徒弟”杨清河,却突然在10几年后步了他曾经入狱的后尘。这是否有一种人生命运的暗示和敬畏在里面?面对老天的惩罚,没人能逃得脱。真希望,现在的张少鸿,能成为现在的杨清河的“精神教父”。(花絮:1800年前,曹操和袁绍起兵抗董卓时,袁绍问他&何所据?&,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千余年后,依然有人以“枭雄思维”,实现超越式发展——集民间资金,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结果被反噬。道,是什么?天道轮回。非常道是什么?是提了很多年、口号响亮也耳光响亮的“跨越式发展”...)荐读:键指财经,中原最具分量的财经微信公号,作者是河南首批财经记者,深耕多年,豫企沉浮录,尽在心中。微信号:JZCJ1024,在这里,读懂中国企业家
可能感兴趣网络繁忙,请稍候访问
如果您的浏览器没有自动跳转,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鼎股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