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打工者在北京一打工者以前企业没给上保险能告成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一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s、、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在圆桌环节,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广誉远中药掌门人郭家学、恒泰艾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庚文、昆药集团董事长汪思洋、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招福君、广州视源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周勇以“上市公司的股权之道”为主题发表了精彩的观点,本场主持为清科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清科资管主管杨敏。以下是论坛实录,经(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杨敏:往往在议程最后一场都是压轴的,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五位重量级的嘉宾。我是来自于清科集团的杨敏,分管了清科资管业务,主要围绕着上市公司做一些战略性,另外也围绕着中国的家族企业,做了一些。今天在座几位上市公司代表来自不同行业,将会围绕着上市公司去做一些股权投资之道这个话题作一些分享。郭家学:我们现在关注的是中医药产业的投资发展,就以广誉远中药公司作为一个产业发展平台,专注在中医药行业,围绕上中下游产业链进行发展,目标是解决中医药存在的一些痛点。从2013年开始,广誉远推出一个叫名医名药的工程,就是要解决这个行业的特点,我们集团在设一个国医馆,希望在全国建设自己的国医馆。另外,广誉远也给医疗机构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涉及领域包括心脑血管、糖尿病、不孕不育等。当时收购广誉远的股权,整个负资产是3亿多,资不抵债,这样的公司在当时看来,很多人看来都很害怕,但最终我们进入了。广誉远是一家非常有很宽、很深“护城河”的公司,拥有400多年历史,企业的文化力也是这个公司的护城河。事后证明我们的眼光是正确的,如今广誉远的销售利润在翻番,今后几年还能保持销售高速增长的态势。孙庚文:恒泰艾普公司是一家能源综合服务商,公司主要业务有五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能源勘探开发的软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第二个板块就是与能源有关的工程施工和作业;第三个板块就是与能源有关的高端装备制造、生产、销售、研发;第四个板块是与高科技应用当中有关的,,和虚拟现实这一块的业务,主要还是和能源行业有关;第五个板块就是和投融资业务。在公司过去成长的历史当中,投资并股收购目的还是要围绕企业的战略来进行。如果说收购仅仅是为了并一个表,或者加一块利润,我觉得这个目的不一定非常正确。我自己认为收购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布局。另外,投资也好,收购也好,并购也好,一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你对企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收来了之后,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管,也不是为了控。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政策。汪思洋:昆药集团是专注于做药的集团,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药来做的,主营最大的一块业务就是现代药物的植物药。我们掌握了青蒿素最早的研发和产业化,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青蒿素产业链的组织者。我们也拥有云南最大的中成药药品,目前销售额过十个亿。第三块是化学药和生物制药,相对前两个来说小一些,是未来主要去做的一个方向。昆药的定位是专注于脑血管,聚焦慢病领域,立志成为一家国际化的药品提供商,所以我们未来的方向,会紧紧围绕着药品来做。作为一个药企来说,核心竞争力和生命线就是产品。对于大多数行业,只要这个细分行业的天花板没有出现,你还是应该尽量聚焦在你的主业上。我们会一直专注在药品的研发,药品的二次开发和生物制药上面。我认为如果作为一个药企,你看重是他的产品,即使亏损也要去并购,估值贵和便宜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战略的诉求,和你真正对这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包括我们之前在做的大量的并购中,有很多我们是不对赌的,是直接并购过来的,有很多看重的是产品线,它是没有盈利的,内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整合,这样的标的我们反而喜欢。在新时期下,我觉得商业公司应该更加专注,做好的同时,围绕着自己的战略诉求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去进行并购。赵福君:今年正好是久其软件20周年,我们为什么叫久其,因为是97年成立的。20年来我们从最初五个人的创业团队,到今天公司规模有人,公司上市时收入一个亿,到去年销售收入已达13个多亿,其中利润2个多亿。2012年公司转型,我辞去了CEO一职,专门做董事长来考虑公司战略的发展。在现在的行情下,市场上实际好的标的并不是太多。我们通过的方式,参股了10几家公司,现在都发展得不错,毕竟我们的投资不是为了,而是为了协同,对方还没有做起来,需要在生态当中成长的企业去做孵化。久其起初就是做软件,包括电子政务的软件和央企的企业集团软件。后来久其涉足了数字传播板块,成立了久其数字传播集团。另外久其利用客户资源,加上大数据技术团队,在孵化一些久其+生态的业务,包括,主要基于生态做服务。还有SaaS服务,基于久其的生态下,第一年是可以亏损的,第二年下来,我们要求必须盈利。周勇:广州视源是今年1月19日才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在投资这个领域,我们是标准的“小白”。公司成立于2005年,从一家幼小的私营企业成长为一个公众企业,跟资本市场的交流很少,唯一的一次是曾把集团里一块比较小的业务卖给了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公司的市值是312亿,市值越大,责任越大。此前我们的发展主要靠内生,而且采用极端保守的策略,所以我们没有银行负债,非常稳健的,或者叫做优秀的现金流。上市以后,在资本市场的期待下,包括个人对公司发展的意愿的情况下,我们希望更多地去和资本市场做一些对接,寻求资本市场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手段,能够帮我们在业务边界上,在企业成长速度上有所提升。未来我们会依在现有的两块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又规划了新的四个产业方向。我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视主板的供应商,包括中国的互联网电视和传统的家电品牌,以及全球除了三星以外的所有电视品牌,基本上都有合作的关系。这一块我们还会持续的发展,这一块业务我们本身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有着比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外一块就是教育电子,我们更多想去做更多教育方面的产业布局和孵化,所以在这个领域,现在我们非常急切需要一些资源的叠加,让这一项业务能够构建更稳健的业务发展模式。杨敏:今天来了差不多一百多家上市公司,很多是中国比较优秀的企业家,还有一些是同行业里面的VC和PE。我们看到过往有很多的PE+上市公司的模式,也成立了很多的基金,主要是为了帮助上市公司来收购和兼并。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他会自己培养团队,自己搭一个班子,然后来围绕自己的主业进行参股,或者去投资和收购。这两种形式,没有谁对谁错,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围绕着上市公司的一些数据,来在体外储备很多的标的,然后装到上市公司。台上几位嘉宾比较有经验,希望结合自己的自身情况分享哪一个可能会更好。郭家学:目前广誉远的发展是立足现有的产品和业务,把这一块迅速做强、做好、做大。我们100多个产品,投放市场只有四款产品,广誉远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集中精力把中药这个产业做好。作为的集团这一块,主要布局健康产业,比如说有一些风险,有一些不确定性的,我们集团以方式,来对中药大健康领域做一些布局,围绕产业链来做一些布局,未来也是全力以赴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孙庚文:恒泰艾普定了五年规划进入资本市场,这在日已完成的。上市以后,公司定了第二个五年规划,既要完善公司战略布局,建设三种能力,形成公司的五个业务板块。五年当中围绕产业市场,来完善三个方面的布局,销售收入比去年全年销售收入都要高出了很多,利润规模也是将近300%多的增长。那么是自己干,还是来干?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术业有专攻。从我的角度来讲,我不懂资本,我不懂基金,但是我必须得知道谁懂。我不懂基金,但是清科懂,我就跟清科合作。我不懂是可以的,但是我要知道谁懂,这个很重要。汪思洋:目前我们这边做产业投资和并购的模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上市公司的直投部分,直投部分主要是BD部和来完成,这一块我们严格限定,仅用于跟上市公司核心主业并购,没有特殊原因不做过多的分散和财务性的投资。第二块这三四年来,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每年都会资助或者投一些GP,专注于医药领域,差不多是每年2到3个,投了四五年的时间,也累积了一个自己所谓GP小生态圈。我们跟这些GP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也会把他们看的项目,或者正在准备做的项目,跟我们来分享。第三个模式是我们今年开始尝试的,就是我个人重新组建了一个第三方独立的投资团队,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市场化招募的人员。上市公司对于我们这个,仅仅是两个功能,一个是基石的LP,出资不超过20%,另一个是产业的专业意见。募资方面,我们带着团队跟一个一个LP反复地见面和沟通,包括和民营的机构,来获取LP的信任。我的想法是,鸡蛋首先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投资跟创新是一样的,不是说你想创新,你能把所有的药品都能研发出来,就能创新,很可能机制、时机和人员的差异性,会导致很多不一样的结果。赵福君:我们的经验是,上市公司首先要考虑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的产业,你这个产业谁最懂,该不该投,有没有协同,我觉得这与公司最主要的对公司的战略相关。当然,如果这个上市公司的梦想不太大,上市了就是为了市值管理,那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成立了一支基金,是大数据基金,是围绕自己的产业链。清科的人在我们负责,他们有专业的人员,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周勇:目前为止我们跟投资这个事,不是挨得很近。上市以后我们也成立了投资部门,方向基本上会围绕现在的几大业务板块去补充,或者构建某些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广州视源的方式一个是自己成立了投资部门,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同时也正在考虑去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团队和经验的基金合作,寻找更优质的标的,包括在投后管理上,给我们更直接的一些支持,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杨敏:总结下来,大家的共识还是要找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一起来做这件事,强强联合,术业有专攻。非常感谢几位给大家的分享。【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二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清科集团等承办的2017@宁波召开。在高端对话环节,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就“大健康时代下的资本狙击战”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最近医疗确实比较火,我们还是依照原来的模式,一分钟介绍自己,一分钟介绍自己的机构,然后就刚才大家讨论的健康医疗问题,从医药、器械、服务这三个领域探讨下。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一村资本在投资和并购领域是一个相对新的品牌,我们整个团队都是来自专业券商和。我本人一直做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并购,加入这个团队时间不长,之前是在西门子做一些医疗和其他行业投资为主。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大家好,我是亿群创投的郭海淘,入门的时间不太长,还处于创业阶段。一年半前创立亿群创投,主要有三个向,中医药投资为重点方向,无论是还是并购投资;第二个是精准医疗领域,这是中国的一个趋势;第三个是医疗器械,即电子、医药、医疗相结合的领域。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我学医出身,专业从医20年。华医创始团队的出身相似,学医学药学生物,从业一定时间,后来转型做金融。华医资本有自己独立的团队,也跟外部合作。除了和天使合作,在PE/VC里也有基金,并购和创投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我们有自己的子公司,专门给医疗公司做并购,海外项目的并购和海外项目引进的投资,这是我们的特色。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大家下午好,我是中钰资本的王波宇。中钰资本从2009年到现在,团队先后投资了70多个企业,算是“老人”了。中钰团队基本上是行业出身,目前设立20多只基金,除了投资以外,还做一些实业控股,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医药医疗方面。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大家好,我是来自幂方资本的肖玮,我们团队来自于九鼎。目前规模是10亿人民币,专注于医疗健康的投资,投的阶段偏早期。团队成员中医学和生物学博士有好几个,还有医生,因为在医疗行业主要从事研发和销售,所以我们对技术驱动型企业比较感兴趣。医疗行业细分来说,制药研发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还有器械和生物也很感兴趣。精准医疗方面,我们也有布局。同时在新药研发方面,最近投了一些外科手术机械的企业。我本人也是生物医学相关专业出身,毕业后在军工企业做了9年医疗健康器械研发,后来在几家基金供职,接着创立幂方资本。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我是来自远毅资本的杨瑞荣,我可能会在所有医疗论坛相关的场合中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学过医但是做医疗健康的。我们主要看医疗器械和设备、精准医疗业务层面,以及移动和服务方面。从大家的介绍来看,在整个大健康领域,医药占的投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从传统制药的,到创新药的投资机会,分别怎么去投?各位分享下。药药药,怎么投?一定要有接盘意识!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整个医疗行业,药物是一个大头,新产品的价值是很大的。西药研发这几年发展很快,包括一些科学家从国外回来,政府也是很支持的。医药这一块,我认为是技术驱动的。我们还是投药,主要是西药,我们团队中药背景相对少一点。投资时,我们比较喜欢投平台型企业,比如说企业在国外有比较大的公司背景,如果某一产品受阻那它还有别的产品线,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渠道也是一种模式,未来参与分成,这个还是很有机会的。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我从医25年,也是随着医药行业、制药行业变化成长的,7年投资,我们基本上经历了在制药行业捡钱的时代。2009年之前,制药行业成长起来一大批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企业,我们当时投资了50家;2009年到2013年,这个行业经历了一个投资和捡钱的时代。这个时期过去之后,该上市的上市,没有上市的可能也被并购了。我们会向前看,比如也在观察一些新兴企业或纯粹的研发型企业,更注重药企之间的并购,包括平台的并购、技术的并购等。通过已上市的十几家公司建立,我觉得这是最适合中国制药公司的。国家政策的调整,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仿制药的机会大大存在,通过评价新的仿制药和新的企业,又将会有一大波行业发展。如果真的能抓住评价的机会,抓住仿制药的机会,将会有一批领军企业出现。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制药方面的创投环境,我觉得在国内是非常不好的。因为时间非常长,可能十年以后才有利润,中国的医疗行业平均上市时间很少有低于15年的,如果早期投资一家企业,保证15年不退出,试问中国有没有坚持投资一家企业15年的创构?没有。那我们怎么投?中国药品投资现在有可能是瞎投,行为和时机、条件并不是非常有利,所以我呼吁,在中国一定要有接盘意识,特别是医疗行业。不要觉得接盘就是为别人作嫁衣,这是错的,VC后面一定要有PE接盘,在之后一定要有产业接盘,只有这样的接盘,这个产业才能被改变,这是我的一个倡议。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资本市场需要时间,投资也需要一些耐心。问下郭总,你是可以作为的,谈谈你的看法。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实际上中国与国外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类似恒瑞这种确实在研发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中国上市公司,可以作为,共同把它发展起来。亿群重点还是投一些已经有产品的企业。宁波和海曙区,作为中国一个中医药示范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壁垒,以中药为核心,这当中还是有很多的机会。我也在反思自己,我看大家投的药企大概有20家,没有一家失败过,这就是一个较低风险、较高收入的行业。今天医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销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财务问题,没有财务处理能力的企业,实际上没有办法应对迎面而来的挑战。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高总,天下第一村肯定是有接盘的能力,你有没有准备接盘呢?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接盘能力是有,但还是希望精挑细选,不希望成为冤大头。我认为医疗领域的投资并购存在三个维度的机会:第一,存量的传统医药格局下有大量上市公司,无论是化学药、中成药还是新研药,这个市场已经比较成熟、格局稳定,重点策略是并购和行业的整合,主动性并购更多能帮助上市公司一起转型。我们券商团队有一定的资源禀赋,这也是一村资本一个重要方向。第二,创新药和仿制药,仿制药近三年可能比较难,但是创新药大部分是海外背景,我们投了两个,总体来说很棘手,周期也比较长,但是有一些背景比较特殊的资本愿意做接盘侠,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机会;创新药周期长,所以要看后面接盘侠的准备是否充分。最后,医药流通领域,有人认为这一领域的机会很少,但是我们主要做医药电商的企业比如B2B、B2C,可以看到医药资源下沉,大量的小经销商不应该在这个市场上出现,国家的政策都是往这个方向走,这其中就需要技术的革新,即互联网技术和革新手段。总结来说,线下资源是革新,线上的技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线下的资源是他们做好最重要的因素。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这个领域确实需要接盘侠。每个人都提到了上市公司,由此我想到,现在的上市公司有了很好的销售渠道、培养了很多科学家,我们会经常问企业家,“如果你做这个事情, BAT也做这个事情,怎么办?”现在企业家却反过来问我们,你们做的和BAT相比有什么优势,你们怎么看?互联网有BAT,医疗就要有ABC吗?NO!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首先我明确回答,不会,因为医疗行业与教育行业有很大的特殊性。为什么这两个行业没有出现巨无霸企业,互联网的BAT,医疗行业有ABC吗?教育行业有DBC吗?并没有,这两个行业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是有政府政策,包括公益属性在其中,并非完整市场化的行业,它自身有一定规律。中国医疗行业非常多元化,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我原来做药,后来做器械,医药和器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没有垄断和龙头型的企业;而对于投资来说,我是做产业出身的,我知道投资、金融和产业是两回事,不见得产业做得就做得好。我们为什么和光大证券成立子公司,也是因为对于金融机构也好,对于产业机构也好,医疗行业的投资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专业机构是有它的自身优势。我可以说目前中国医疗投资的时机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十年前投医疗,那绝对不是主流的,或者我有钱绝对不会投医疗,我绝对投房地产,这样赚钱很快。其实中国并不缺少赚的机会,那我们为什么要做医疗投资,因为整个宏观环境变了,整个产业结构也变了,医疗行业已经进入主流的视野。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虽然上市公司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和品牌渠道,但是作为投资机构来讲,还是可以和上市公司互补,比如说我们与爱尔眼科合作做产业纵向的并购,效果非常好。我们跟上市公司合作,要了解它的需求、弥补短板,然后帮助共同成长。医疗投资实际上非常热门,现在银行、券商基本上都把医疗大健康作为必投的一个方向。医疗健康说起来是一个行业,但是细分起来有很多子行业,但是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一群疯子在做投资。一听说有大健康的项目就飞奔而来去抢,谈判过程中经常被项目方牵着鼻子走,最后导致项目价格高攀。我们希望做的医疗投资,一定要有专业化的能力,一定要有产业思维的能力。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刚才刘总讲的医疗和教育行业为什么不像传统的互联网行业出现管控和垄断,我也研究过,这两个行业是超级不对称的,医生再厉害也不会给自己开刀,老师再厉害教不出自己的孩子。这个行业分裂,又蕴藏着很多的机会。现在的、产业基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为什么上市公司做不了这个?逻辑很简单,如果企业能做投资的话,华尔街就不存在了,从整个产业来说,它是一个第三方公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再者就是机制,传统的组织架构管理不了,信息传递太慢,所以也导致了这个行业的存在。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说到器械,我还是想请刘总说一说,跨医疗又跨器械,我们总说渠道为王、技术为王,比如最早GPS就是技术,大部分是从经销商起家,到现在这个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抓住医疗器械投资机会?医疗器械怎么投?投资人看好这些细分领域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医疗器械的增长可能比医药增长更快,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少,所以在医疗器械里淘金,一定要注意瓶颈效应原则。以前我们投器械,是有技术、渠道的竞争,但是今天要抛开这样的竞争,更多的看向海外。目前国内公司还没有这个能力说技术和服务能够替代国外,中国要追赶海外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但是中国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是估值很贵,贵3倍。所以我们做投资有一个很好的课题,就是如何与国外对接,除了跨境并购以外,还要把海外优质、成熟的技术引进中国来。我们的投资思路是与海外机构一块投,但是以后要把这个公司收为自己的一部分,成长为一个自己的品牌。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中国药企不可能形成垄断,但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还是有可能出现无论是器械,还是销售规模、销售量都在国际上比较领先的企业。大家投医疗器械、投药,本质是一样的,保证以较低的价格拿到较好的项目,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我们每一家可能需要自己的绝活,通过很多服务,来换取比别人更低的价格投到较好的企业。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医疗器械和药物有点不一样,器械创新需求不是特别强,所以投资也不是特别稳固。在这一领域,渠道和销售反而会成为一个比较核心的竞争优势。我们其实也花了大量时间看这个领域,因为介入的时间比较晚,很难有靠技术或者创新性的公司做大,相对来说弯道超车的机会比较少。最后,我个人觉得像大型器械这方面的政策会很好,中小型企业针对性强,在细分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也会看好高质耗材、生物植物性材料,潜力会比较大。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在座的五位嘉宾,每位提出一个你认为在未来五年之内最让你激动的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比如癌症的医药研发、精准医疗、或者医药电商,简单说一下理由。幂方资本合伙人、投委会委员肖玮:我是看好手术的微创化国产医疗器械,这是我比较关注的领域。中钰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波宇:我建议大家关注基层医疗,国家基层医疗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是没有充分资本化的行业,有大量生长的空间。华医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云:我觉得中国医疗是全方位的,如果讲一个框架的话,就是海外的技术落户中国市场。亿群创投创始合伙人郭海涛:我个人还是立足于传统,未来五年甚至十年,还是我们的中医中药,这是一个巨大的抓手。一村资本大健康并购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合伙人高峰彪:其实整个医疗领域能让人兴奋的点还是很多的,根据个人偏好来说,还是会看好医疗互联网+,我认为医疗互联网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过程,并不是互联网医疗,而是医疗互联网+。本文为投资界原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三5月18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合肥兴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合肥“资本+创新”对接峰会在合肥召开。在“把握时代风口,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卫基金董事总经理、创始合伙人李文罡、华岭资本执行董事黄付伟、弘晖资本执行董事何幸、仙瞳资本执行合伙人刘靖龙、高特佳执行合伙人王曙光、新浚资本合伙人郁俊松参与了讨论。以下为现场实录:李文罡:感谢入座的几位嘉宾,在座的都是我们投资界的大咖。首先请各位投资人用1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黄付伟:我是华岭资本黄付伟,我们主要专注于医疗投资,包括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等。我们公司在上海、香港、武汉、温州以及青岛都设有基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合作。何幸:大家好,我是弘晖资本的何幸,我们的投资策略如果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服务创新,做大做强,我们有30%的资金用在创新上面。我们也投资了一些药物,另外,我们也有70%的资布局在一些中后期的项目上。整体上我们也是非常乐于跟很多行业里面的同事共同合作,也跟在场的各位基金有很多的项目上合作。我个人的背景,毕业于中科院药物所,之后在中信资本主要负责医疗、医药投资并购,后来从事药品相关的投资。目前来讲,我在我们弘晖资本中负责一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项目。刘靖龙:我是来自仙瞳资本的,仙瞳资本2009年开始在城市生命科技领域进行投资,是一个专业的社会,我们的投资方向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和民生安全几个领域。从2009年以来,我们投资了近90个项目,其中精准医疗是我们主要的一个方向,2010年我们定义了精准医疗的投资主题和精准用药。目前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在生物医药、医学、神经类药物,这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王曙光: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峰会,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王曙光,我们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医药健康的投资机构,也是一个很老牌的机构。高特佳在医药健康方面是一个全阶段、全领域的,我们坚持产业投资,为产业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我们投的非常多,自己也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合作。郁俊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新浚资本的郁俊松,相比之前刚才各位老总的机构来讲,我们新浚资本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一个新军,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一个基金,我们专注于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我们基金的规模是10亿元。到目前为止,我们经过一年半的团队努力,现在组合里面大概有10个医疗健康方面的项目已经投资了,包括一些器械大的领域,影像里面有设备、服务。另外,在一些专科的领域,比如说移植、呼吸我们也有一些布局,所以也是非常感谢大家,我们新浚资本包括我本人也都是希望做医疗领域的探索者和学习者。李文罡: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文罡,是中卫基金的合伙人。六年多来,我们大概投了近40个医疗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今天在台上的,大家可以看到都是专注于医疗投资的投资人,中卫基金的理念是专心、专业、专著,做好医疗的投资。今天我们来到合肥之后,跟在座很多的创业者一起来分享在医疗大健康这个领域风口的情况下,怎么样抓住这个风口。刚才各位投资人也都讲了自己机构感兴趣的一些领域,其实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组合也蛮好的,因为大家都是投医疗,但是在医疗的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的偏好。我们接下来请各位投资人讲一讲自己对医疗的一些独到观点,虽然大家都是投医疗的,虽然说同行竞争,但是大家其实都是互补的,所以请各位投资人都讲讲自己的领域。黄付伟:刚刚我听何总讲,其实我们之前也投了很多,包括新资源,我们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这两个都是做肿瘤药的公司,南京这边做的是乳腺癌、结肠癌方面的,这两个公司的创始团队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投进去了,后来他们在申报注册了以后,5个月就取得了临床批件,现在基本上也进入了临床阶段。我个人理解,因为我自己以前是做药品研发的,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做了很多年,我认为一个好的药品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在国内有一定的立场,首先要病人喜欢,比较好用、有效,其次是医生喜欢,三是要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比如说一些临床的急需品种,可能会吸引的眼光。我手上也拿了一些数据,清科4月份的统计报告里面,总体资金134亿美金,实际上在医疗领域只占了1.62%,也就是2点多亿美金的规模,说明我们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我们的投资还是亟待加强的。2016年到现在4月份,整个我们的医疗行业里面大概有36家企业完成了,有4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因为对盈利性没有什么要求,所以有一些没有什么盈利的在美国也能够受到追捧。在细分领域,目前国内的(PD1)注册也是比较活的,目前有13家在注册,4家进入到临床阶段。昨天微信里面发了一条信息,国家药监部门在药品监管方面有6个方面,着重强调了要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这种鼓励新药研发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未来我也希望我们合肥市以及安徽省比较牛的科学家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我们新药的创新研发中来,给予我们投资者一些关注和支持,有利于企业的成长。李文罡:非常感谢黄总的分享,她告诉你,你的企业,你研发的特点是患者喜欢,对于临床有价值的,如果你能够比较快进入到临床的三期是他们优选的标的。当然,在新药的研发当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创业者有很好的主意、很好的技术,但是去拿资金很难,因为在中国做新药的研发很难退出。美国纳斯达克有很好的,在座的当中,有一位做得非常棒,我们后面也有仙瞳资本投的医药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我相信仙瞳资本也做了很多的前期安排,请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纳斯达克境外上市的安排。刘靖龙:谢谢李文罡兄的赞誉,仙瞳在生物医药方向上一直在布局,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研发到药物上市的过程是非常长的,长达12-15年。这里面资本怎么进入,在什么阶段进入?相对于企业,应该在什么阶段融资安排?我们通过万春药业的投资也摸索出来了一个通道。万春是我们领投的一个项目,2012年我们在二期临床开始介入,这个项目结合了中美两地的优势,它应该是华人,或者是中国人第一个新药在全球运营的项目,万春有一个特点,在美国有团队、在中国有团队,做了一个BVA的架构,我们投资的主题实际上是BVA的主题。中国有很好的临床资源,收集病例比较快,成本也比较低,美国在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在终端和审批上有一些衔接更加紧密。现在万春上市是三期临床获批之后的几个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IPO的安排呢?实际上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基金,2012年要有一个撤出的安排,所以尽管医药还是巨大的亏损,但是它仍然能够在公众市场上去融资,获得资金的支持,这是对我们新药研发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提示,国内A股市场没有这个支持的逻辑,所以海外的IPO上市是大家做新药研发可以考虑的路径。仙瞳资本也愿意跟大家在这个领域分享,谢谢。李文罡:谢谢,他的这些经验给我们很多投早期药物研发的公司闯出了一条到国外上市的路,即使是新成立的,像我们的仙瞳资本找到了好的项目之后,对新药研发公司还是非常有利的。现在用药越来越讲究个体化用药,个体化用药带来的就是诊断,诊断随着精准治疗不断地发展,而且它在整个医疗板块当中占据的销售额至少是25%左右。在这个领域里面,新浚资本他们比较擅长,在AVD领域里面,我们外面的展台当中也有我们安徽最大的AVD的企业。郁俊松:我们投了一个移植的公司,它也涉及到做诊断的研发生产,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AVD我们投资的一些东西。第一,AVD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了,现在大家公认的一个数据,因为这个没有权威的数据,大家认为已经超过500亿了,这个500亿是指出厂价,如果卖到医院的价格可能至少1000亿元,如果这么算的话,在医疗器械领域里面占了非常大的份额,跟影像都要并驾齐驱,现在是一个大行业。第二,它的细分也还是有不同的技术,细分领域里面有细分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热度和市场的发展程度正好是呈现一个递进的态势,最早大家对于它的认识就是现在所谓的生化,现在增速比较快的有免疫领域,免疫领域里面增速最快的就是化学发光,再往后就是分子诊断。总之,这个领域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个人觉得是方兴未艾,是一个梯度的,进入到成熟期或者下降的时候,有新的能够接上,所以这个里面是一个特色。第三,在这个领域当中,企业在产业链上布局非常完整,第一类肯定是研发、生产型的企业;第二类是比较大的,服务类的企业,这一块应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一块去寻求发展;第三类是渠道这一块,这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国内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做以集约化销售为主的公司类型,比如说像塞立斯等,它自己本身产品比较少。当然还有其他的,提供原料的,原料实际上是对AVD的质量影响很大。当然,进口替代的机会非常大,除了生化领域之外,其他的领域在国内的主导市场,尤其是国内顶级的三甲医院里面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产品,所以这里面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我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也看到了另外的一面,事物总有两面性,因为现在确实是有点热,上海正在进行的CMF现场,如果你去AVD的话,化学发光是现在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化学发光的产品,所以最后竞争会往那个方向走。第二个特点,可能跟五年前不一样,后来大批量在A股上市也是在最近的五年当中,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AVD里面已经有非常多的从人员、资本、渠道各方面都非常强劲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这些企业可能会出现,横向、纵向的发展,这可能会对初创的企业造成一些压力,这也是投资方面的风险。李文罡:看来郁总对这个领域看得很深,我们会场的火药味还少了一点,大家都各讲各的。高特佳跟我们DM诊断专门搞了一个,刚才郁总讲的这些观点,王总你是否都认同?你看好哪个细分领域?王曙光:我们讲关于POCT,整个大的诊断领域我们认为好戏刚刚开始,我们高特佳专注于医疗健康,我们有一个特点,各领域都覆盖,我们不但新药、传统药、高端医疗,甚至包括我们都有投资,对整个医药健康的生态我们会从产业的角度去看、从产业生产角度去看。我们看AVD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看,未来中国医疗生态是什么、我们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这么看。但是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它又受政策的影响,所以我们考虑的时候经常是从这个角度。实际上,我们国家目前来说,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中国从诊断治疗到后面的康复,诊断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技术到这个层面了,技术推动了整个医疗领域的发展,诊断就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大力发展诊断,另外,治疗和诊断融为一体,靶项药物肯定要和诊断融合在一起,所以诊断手段、诊断方法虽然有点热,这个热是正常的,但是也是刚刚开始。李文罡:投资人一看这个热就是风口,投资人看到的是机会,只有热的时候,大家都进来的时候,其实对于创业者也是好机会,这时候你来拿钱是最容易的时候,因为大家看到了风口。就像奥巴马讲精准医疗,中国出现了无数个精准医疗的公司,后来又讲互联网医疗,我们又出来了无数个互联网医疗,这时候肯定会出现好和坏的地方,好是把精准医疗、大数据等等扶持起来了,坏的是对于投资基金来说,很多项目带来了泡沫,这时候我们投资者的眼光就非常重要,到底大浪退去以后,哪些还是穿着裤子,这就需要比较好的眼光。前面四位分享的是医疗上游一点的行业细分领域,我也非常赞赏王总说的,投资要看中国未来整个医疗发展的态势是什么样的。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医改现在要进入深水区,深水区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要改到医生的头上,原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的,现在出现了很多的民营医疗机构,出现了医生的多点执医,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新形势下,将来我们的诊断、治疗方案都会不一样。POCT到底是不是个机会?如果将来基层的医疗起来了,也许POCT就会很好。确实要看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这个服务当中的核心关键就在于医疗机构是怎么样组织的,也就是说现在医疗服务这一块。在医疗服务这一块特别关注的是我们弘晖资本,弘晖资本在医疗服务方面尝试了多种的形式,我们有请何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他们对于中国医疗服务的机构,几年以后会是怎么样的发展方向,以及他们现在选择项目的投资逻辑。何幸:我们弘晖资本跟医疗服务投资比较有渊源,因为我们的创始人原来是鼎晖医疗健康的负责人,也投资了一些项目,比如成都的安琪儿产科。我们弘晖资本投了8个项目,包括儿科、骨科等等。回顾我们走过来的这些路,不得不说医疗服务投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刚才我也听到几位谈到药品、器械,那都是产品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其实对于产品有很好的把握、有一定的创新性的能够更容易看得清楚。医疗服务我们觉得难,难在我们投资医疗服务企业,人对医疗服务的意识,这在评价中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围绕这一块我们有几种投资模式和策略,我们也愿意尝试一些大的专家、大的团队做早期的创业项目,我们在投资和睦家、马龙齿科这些大专家专科连锁时,特别重视一些管理,因为我们看到中国不缺好的医生、不缺大牌医生,而且中国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们接诊患者和医学水平非常高,但是在连锁发展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品牌标准化管理,人员运营团队。有好的专家,是不是有好的运营人员、市场宣传,包括品牌管理、财务人员?过去这几年,我们看到民营医疗服务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里面有做得比较好的、比较注重品质的,确实也有在发展过程当中没有那么好的医疗质量管理的。所以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对于品质的重视,对于医疗服务的重视和对于品牌的管理,我们相信过了五年、十年,中国也一定会出现一批非常知名的专科品牌。现在从上市公司我们看到,只有爱尔等一些口腔的品牌,我们相信在未来各个垂直领域,包括儿科、骨科等等也会出现一些大的品牌。我们会特别关注大家对于品质的重视,千万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牺牲了大的品牌和服务,我们在投资当中一定会给创业医疗企业提供一些管理团队、保证财务运营的健全,特别是在中国,医疗服务企业要上市时,的问题。很多医院原来是一些民办非企业法人,如果上市的话,要解决一个民非的问题。特别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土地资产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投资服务机构,更多的是服务好大的专家,更好的把他的服务品质做上去。最后,我总结一下医疗服务的投资,我们觉得未来前景非常光明,但是在这里面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今天的口腔有非常多的品牌,但是差异化的定位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口腔也分为全科领域。好的团队有好的服务定位,市场未来是非常大的。李文罡:感谢何总,他的理念非常好,作为投资人要服务于你所投资的这些企业,他是投资在下游服务产业的投资人,我们其他几个投资人也相对集中在上游,我们得服务好他,这样他的医疗机构才能服务我们的药品和器械。接下来,我们还有一点时间,下面在座的也有一些创业企业,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问投资人的,大家可以举手,我们跟投资人进行一个互动的环节。因为今天场子比较小,有问题大家可以随时站起来直接提问投资人。提问:郁老师,我刚才听到你这番话,我们公司分了几步走,我们早期产品第,就是以POCD打头,但是我们又不同于市场,我们在推出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是有自己的差异化的,我们刚开始推出第一家血糖试纸,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会卖到现在的程度,进入到家庭里面。李文罡:最后我们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如果你要给我们在安徽、在合肥的这些创业者一句话的建议,你会建议他们怎么做?刘靖龙:两个字“耐心”,做这一行需要耐心,我们投资机构也是如此。郁俊松:我想作为创业者来讲,产品和渠道永远是两个主题,我相信未来中国医疗市场肯定需要好的产品,刚才那位讲的,好的产品是技术好、有差异化,所以好的产品是王道。何幸:我觉得好的产品大家一定要注重创新,最近三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切切实实的,各行各业,包括医疗器械越来越注重创新,包括行业政策越来越鼓励创新。我觉得在创新之后,一定要坚持,很多时候无论是新药还是器械,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相信投资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耐心,也越来越愿意坚持在创新的项目上,我们在座的创业者更应该为创新这条路而坚持奋斗,创新的企业在明天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回报。黄付伟:我想说的是四个字:用心、专注,只要大家用心,一定能够吸引到投资者的眼光,让自己的企业有长久的发展。王曙光:需求要想明白,这是非常重要的。李文罡:感谢台上嘉宾的分享,谢谢大家。本文为投资界原创,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四作为华润集团七大战略业务单元的组成部分,华润医药板块似乎正谋划新动作。10月25日,华润三九(000999,SZ)、华润双鹤(600062,SH)披露,包括这两家公司在内的14个出资方,将共同投资设立华润医药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该基金将主要从事中国医药行业,募集总金额为人民币2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14家出资方中出现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调基金)和(以下简称国风投基金)的身影,二者分别出资6.25亿元,合计占此基金总量的一半。这两个基金均有推动央企转型升级,或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促进国企国资改革等性质。“国家队”基金的现身,是否可能将华润系相关板块与国资改革联系起来?而同属医药板块的大健康平台东阿阿胶(000423,SZ)以及国企医院并购整合的华润凤凰医疗(01515,HK),此番未在基金的出资方之列。加速外延并购华润医药(03320,HK)隶属于华润的医药板块,是中国第二大医药制造商、第二大医药分销商,旗下拥有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华润双鹤、东阿阿胶、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在25亿元的中,华润医药10月25日公告称,该集团拟承诺出资总额为人民币3.0525亿元,约占该基金承诺出资总额的12.21%。在这部分出资额中,华润医药的全资附属公司华润医药(汕头)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将出资人民币275万元,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医药商业)作为有限合伙人将各自出资1.525亿元、5000万元、5000万元和5000万元。25亿元的产业并非无迹可寻。一个月前,华润医药管理(汕头)有限公司在9月19日揭牌,落户在汕头华侨试验区,旨在以华润医药品牌为依托,围绕华润医药战略发展方向开展投资、并购和整合。在这14家出资企业中,至少有9家属于华润旗下,包括华润医药股权(汕头)有限公司、汉威华酉股权投资汕头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华润双鹤、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汉威华德(天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国新国同(浙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新国润(杭州)有限公司。同时,深圳市汉威华基作为此次和受理机构,也是中国华润总公司的子公司。华润三九认为,本次参与设立该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有利于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结合团队管理经验,储备与公司战略方向相匹配的并购项目,丰富投资手段和工具,加快推进公司外延并购工作。同时,可及时把握产业投资机会,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创造价值。“国家队”基金现身国调基金成立于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基金,总规模达人民币3500亿元。这支基金曾认购中国电建定增、参与中国国航定增,并在今年年初以定增认购方的身份,成为另一家央企上市公司——中国中冶的东。国风投基金成立于日,由中国国新发起并控股。国风投按2000亿元设计,首期规模1000亿元。据了解,国调基金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央企的IPO、定增项目,协助央企建立等;国风投基金则主要聚焦央企创新,以协助并购创新企业作为支持央企创新的主要途径。华润集团的医药板块多年来持续扩容。2016年6月申请在港IPO时,华润医药就曾在公开的申请材料中提出,并购是其整体增长策略的一部分,未来将继续寻求合适的收购目标。华润医疗在2017年中期报告中表示,将利用行业整合的机遇期,通过战略并购加快对优质资源的获取,实现外延式增长,并通过健康产业基金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国资医药企业纷纷推进改革的当下,华润的医药板块改革似乎也势在必行。在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看来,相较于国药集团、上海医药、云南白药、广药等国资企业,华润的医药板块发展稍显缓慢。此番成立的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在动辄数亿元的医药投资并购领域来看,盘子并不算大,后期或仍有增加的空间。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近期热文《智库 | 《听说GMP、GSP取消了?并没有》《未来已来,请君《入席》 | 一档有温度有特点的医健创投人物访谈录》《智库专栏 | 《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深入探讨》《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五1.
上市公司如何开展并购一、确定并购战略,清晰并购路线上市公司开展并购工作的首要命题,是要基于自身的产业环境,确定出合适的产业并购战略和清晰的并购路线,相当于是企业并购的“大方向”要出来,才能有后续的并购支撑工作。从实践操作中看,上市公司面临的产业环境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行业前景广阔,但市场分散,区域差异大,上市公司需要全国布局,形成市场号召力,比如污水处理行业,碧水源在全国收购污水处理厂;行业前景广阔,但市场分散,产品差异大,上市公司需要整合产品,打造品牌或客户优势,比如广告策划行业,蓝色光标收购各细分广告龙头;行业前景广阔,细分市场集中,但企业间协同效应大,上市公司需要强强联合,建立协同生态圈,比如互联网行业,腾讯实施“”,参股大众点评网、京东商城等各领域细分龙头;行业增长面临瓶颈,但市场分散,效率差异大,上市公司需要整合低效率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比如水泥行业,海螺水泥收购各低效企业;行业增长面临瓶颈,但上下游有拓展空间,上市公司需要整合产业链,形成协同效应,比如黄金行业,豫园商城收购黄金采选企业,打造黄金全产业链;行业增长面临瓶颈,且相关行业皆竞争激烈,但上市公司拥有高估值,需要转型,比如中高端餐饮行业,湘鄂情通过收购进入文化传媒、环保领域。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不并是等死,并了是找死”。正确的并购战略,是成功的第一步。二、组织并购队伍,建立工作机制组建一个并购部门:组建精干的,由资深的并购经理人带队,并有来自于投资、咨询、财务、法律或业务背景的员工支撑;公司核心高管也需要深度参与并购工作,甚至随时按照并购要求开展工作。聘请一只中介队伍:聘请优秀的中介队伍,包括券商、律师、会计师。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立常态的工作组织机制,包括项目搜索、分析机制,沟通机制、决策机制;依据并购战略规划,制定上市公司开展并购工作的指引性文件,针对不同工作阶段、不同标的类型,明确并购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工作方法与行动策略、组织与队伍建设等内容,保障并购战略的落地执行。事实上,并购不仅仅是个产业选择、战略选择问题,更是一个组织能力的问题。确定并购战略之后,能否见到成效的关键是人员的素质、判断力和执行力。三、评估自身能力,确定并购主体模式一:由上市公司作为直接展开并购优势:可以采用的支付方式多,现金,换股并购,也可以采用股权+现金方式进行并购;利润可以在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企业市值低时,若采用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对比例较高;有些标的希望一次性获得大量现金,上市公司有时难以短期调集大量资金;上市公司作为主体直接展开并购,若标的小频率高,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比较麻烦;并购后若业务整合不好,业绩表现差,影响上市公司现。模式二:“上市公司+基金”,以开展并购上市公司与PE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并购,等合适的时机再将注入上市公司。优势:基金旗下设立一个项目“蓄水池”、战略纵深、风险过渡,公司可根据资本市场周期、股份公司业绩情况以及子业务经营情况有选择将上市公司,特别是可以熨平标的利润波动,避免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更具主动权。问题:对合作方要求高。资本市场形势变化快,很多上市公司自己发育、组建并购团队来不及,因此,结盟PE,以并购基金的方式开展并购,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四、寻找并购机会,确定并购对象成功的并购者总是在不断地寻找机会,战略投资部应依据产业并购战略,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产业链上或者跨领域的公司进行系统搜寻,搜寻的对象需要保持较大的数量,而仔细调研考察的对象比例在2成-3成之间,最终收购达成的可能仅有1%-2%。战略投资部需专注于2-3个需要关注的市场,并对每个市场中的5-10家目标公司保持密切关注,了解其业务、团队、经营、资源、被收购的潜在意愿等情况与信息。搜寻大量的收购对象具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了解到目前存在何种并购机会,与其需付出的对价,另一方面还能更好地对比评估收购标的价值。遴选目标公司要坚持的标准:1)规范性:规范带来安全、给未来带来溢价。2)成长性:复合成长会提高安全边际。3)匹配性:对于产业并购而言,除了风险、收益外,要重点考虑双方战略、文化上的匹配。值得注意的是,在寻找并购机会的时候,要坚守既定的产业并购战略,围绕公司发展的战略布局开展并购。往往会有一些机会看似令人振奋,但却偏离产业并购战略,需要抵抗住诱惑。所有的搜寻信息与调研考察纪要,将形成上市公司收购标的数据库,是一份重要的知识宝藏。五、分析目标企业的需求,沟通合作框架1、识别目标企业的需求观察、捕捉、识别、满足目标公司的需求,对于并购成功特别重要。通常而言,目标公司出于以下原因愿意被并购:业务发展乏力,财务状况不佳,现金流紧张甚至断裂,产业发展受挫,管理能力不足,代际传承失效,上市运作无望,公司价值无法实现……2、沟通双方的合作框架各自立场是什么?各自的合理立场是什么?共同的目标是什么?业务、资产、财务、人员、品牌、股权、公司治理、管理、资本,分别怎么安排?3、进行有穿透力的并购沟通1)利益沟通:换位思考,各自的利益诉求是什么?如何各得其所?比如,上市公司对于未上市企业的管理层,最大的利益点在和新的事业平台。2)战略沟通:针对目标企业的经营段位,收购方最好要比目标企业高一个段位。这就要求收购人员脑中有众多的战略范畴、模型,比如,技术思维、产品思维、市场思维、生意思维、产业思维、产业链思维、产业生态思维、资本经营思维、资源圈占思维、投行思维、文化思维。3)文化沟通:在众多竞购方中,除了利益和战略外,需要根据目标企业的特点,在文化理念上与对方达成一致认识。4)分寸把握:需要特别注意沟通什么内容、沟通到什么分寸、分寸如何拿捏。比如,在沟通的早期,应多关注目标企业的业务,找找整体感觉,不应留恋价格或一些细节的谈判。六、踩准并购节奏,推动并购实施并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大量复杂的工作,而核心环节直接决定了并购是否成功。概而言之,主要环节包括战略制定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谈判签约阶段、并购接管阶段、并购后整合阶段、并购后评价阶段。在推动并购的过程中,并购节奏感非常重要:1、如何接触。初次接触很有讲究,火候不到,不要轻易进入下一个阶段。2、点出合作必要性。没有做到位,不要继续往下走。3、探讨行业合作模式。充分沟通关于行业及业务的发展思路。4、引入相关方做并购准备。选择得力的中介团队是关键。5、商谈交易结构与框架。要反复沟通,通过不断更新备忘录的形式推进并购工作。6、敲定价格与交易条款。价格是最难的地方。7、把丑话说在前面。8、签约与成交。9、安抚对方踏实落地。2.
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并购基金实现成长扩张1、控股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整合有点像巴菲特的玩法,但不同的是,即使国内很多大集团都在运用此办法,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向上市公司内部注入资产,在的PE差里套现。但这种的办法属于中国特色了,若是国外,在短期内,这两者估值并不会有太大不同。2、参股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并购整合跟上市公司先谈好合作,买了标的在二级套了钱大家分。3、项目,上市公司收购或自行IPO这个是最正经的玩法,不涉及在二级市场炒概念,认真看标的公司,扭亏为盈或步步为营,变成优质资产之后出售,。3.
一、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的成长扩张方式分为内生式与外延式,外延式扩张主要依靠并购重组来实现。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均使用并购作为扩张方式。(为落实国务院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7月证监会起草《(征求意见稿)》,对不构成的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取消审批。该办法正式施行后,将有助于并购重组效率的提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操作主要为买壳上市、整体上市、产业并购三大类。其中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只适用于个别公司,对于大量上市公司而言,产业并购是主要的操作方式。产业并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融资(见下表),其中并购基金(的一种)由于能够和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配合和互补,已经成为目前资本市场的热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进一步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拓宽了融资渠道。《意见》提出将推动商业银行对兼并重组企业实行综合授信,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展并购。《意见》同时指出,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定向作为兼并重组支付方式;并研究推进定向权证等作为支付方式。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属于(通称PE)的一种。由上市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主要采用向特定机构或个人非公开募集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于与上市公司业务或未来发展相关的行业。通过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收购特定产业链上或是新的业务领域中具有核心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由上市公司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收购或采取其他方式退出。二、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逻辑1、产业+资本双重能力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合作,发起设立并购基金。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合作的一方,应不但拥有募资优势、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专业的和能力,还要拥有对并购基金所投资行业深入的了解和充足的项目储备。上市公司作为合作的另一方,通常是该行业的产业龙头或具有进入新的的某些优势,同时,上市公司拥有一定的品牌和社会公信力,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以及较强的融资能力。二者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与上市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并购基金的两种方式:上市公司与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联合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对该并购基金进行管理;同时,上市公司为LP投资于该并购基金。上市公司不参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由专业一个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对该并购基金进行管理。上市公司仅作为LP投资于该并购基金。但是,因为该并购基金成立的目的是为上市公司的战略服务,在上市公司承诺收购所投项目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通常具有权,甚至一票否决权。2、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基金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得上市公司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实现“以小搏大”。在并购基金中,上市公司的出资金额一般仅占基金总募集金额的10-30%,当基金规模较大时,比例还可更低。采取并购基金的方式可以使得上市公司用少量资金收购、控制更多公司。同时,通过结构性安排,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更大收益。3、并购推动市值增长上市公司通过不断收购经基金培育并产生稳定收益的项目,推动市值持续增长。基金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并产生稳定的收益后,可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而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这些项目不但可以大幅提升企业利润,还同时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预期,进而推动市值持续增长。除此之外,如果良好,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其在基金中的投资的获得较高的。在上市公司参与基金管理公司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还可以从基金管理公司获得相应的业绩提成分配。三、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并购基金的运作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四、上市公司参与并购1、投资项目利润增长带来的盈利:为项目公司注入资金和管理,帮助企业提升业绩。2、及基金管理带来的盈利上市公司从基金投资及基金管理公司获得的收益有以下三种:上市公司通过做为基金的劣后级投资人获得投资收益。上市公司作为获得经过杠杆放大的投资收益。通过将投资人分为优先与劣后等级,优先级投资人仅获取,超过固定比例外的收益将由劣后级投资人按。基金经营良好的情况下,额外收益将远大于固定收益,即优先级投资人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除约定的固定比例外,均由劣后级LP及GP分享,以作风险回报。作为获得业绩提成。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基金的GP将获得业绩分成,如上市公司参与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将作按比例获得收益分配。3、上市公司股价上涨带来的盈利由于市值=E*PE:E:上市公司收购已具有稳定盈利的项目,提高自身盈利。PE:上市公司可依据需要选择时机将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以收购方式装入上市公司平台,提高资本市场预期,推动市值增长,借以保持高市盈率。市盈率差:在推高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同时,由于项目标的市盈率较低,可利用市盈率差,通过定增方式以少量股权买入项目,大幅降低收购成本。公司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它反映的公司和之间。《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六核心提示:10月5日,龙湖地产携手清科集团旗下清科资管担任GP,正式发起设立“清科集团-龙湖集团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拟定人民币100亿元。
观点地产网 国庆8天长假在休憩时光中悄然度过,但对于力争上游的房企而言,并不存在放假的可能,趁着长假,龙湖就悄悄做了件事情。
观点地产新媒体获悉,10月5日,龙湖集团旗下龙湖地产携手清科集团旗下清科资管担任GP,正式发起设立“清科集团-龙湖集团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拟定人民币100亿元,首期基金规模人民币5亿元。
众所周知,龙湖此前一直专注致力于发展住宅和商业物业,鲜少涉及其他业态,但在物业销售规模正式跨入千亿门槛、持有物业规模突破两百万平方米之后,龙湖开始探索发展更多的业态。
除了已初具规模并独立出去的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业务以外,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正在成为龙湖的新目标。
尽管首期基金规模仅为人民币5亿元,但作为龙湖从集团层面发起设立的首支基金,“清科集团-龙湖集团产业基金”100亿元人民币的拟定总规模已然足以引发外界关注。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龙湖集团与清科集团于10月5日举行“清科集团-龙湖集团产业基金签约仪式,龙湖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邵明晓与清科集团管理合伙人、清科资管主管合伙人杨敏代表双方签约。
据此,清科资管携手龙湖地产有限公司担任GP,正式发起设立“清科集团-龙湖集团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拟定人民币100亿元,首期基金规模人民币5亿元。
该后,将重点对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消费升级、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成长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将以与龙湖集团具有协同效应的行业为主,旨在通过对行业内优秀企业的投资,为龙湖未来的地产项目引入产业合作资源。
资料显示,清科集团成立于1999年,系一家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及投资机构。旗下包括:清科研究中心、清科传媒、清科资本、清科资管、清科创投与清科母基金。主要业务涉及研究咨询、数据产品、会议论坛、信息资讯、服务、直接投资、母基金管理及财富管理。
作为基金设立方之一的清科资管,隶属于清科集团,专注于为上市公司及家族企业提供产业投资并购及服务。清科资管通过与上市公司成立产业基金,协助上市公司进行产业布局及市值管理;通过投资,为家族企业提供中长期服务,并协助家族企业寻找产业整合机会,实现家族企业新的财富增长点和产业布局。
自2012年成立至今,清科资管已和立思辰、片仔癀、岭南园林等多家上市公司合作设立产业基金,管理资金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龙湖方面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问询时就表示,之所以选择与清科集团合作成立产业基金,正式看中了清科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该基金的投资方向系与龙湖集团具有协同效应的行业为主,通过对行业内优秀企业的投资,为龙湖未来的地产项目引入产业合作资源。
另一方面,通过,将优秀企业引入龙湖布局的城市,可带动地方产业纵深发展,形成更加良好的投资和产业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龙湖在该项基金当中扮演的角色,是与清科资管一同担任GP(普通合伙人),而非传统的LP(有限合伙人)。这也就意味着,龙湖并非单纯扮演投资者的角色,还需要承担基金管理、运营等具体事项。
有业内人士表示,龙湖此举或意在向清科资管学习相应的基金管理经验,毕竟龙湖当前大规模持有的商业、长租公寓,乃至将来有可能发展的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未来或许都将产生引入基金进行资产盘活的需要。
龙湖产业拼图
设立百亿基金、首次担任GP、锚定产业合作资源,一切的安排似乎都预示着,龙湖开始下定决心要切入产业地产这块大蛋糕。
不过,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早在此之前,产业地产业务已经进入龙湖多元化规划范畴。接近龙湖的相关人士对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龙湖地产早于一年多前就成立了创新及产城发展部,作为多元化产业的孵化器,彼时,长租公寓、联合办公等业务都归在这个部门旗下。
龙湖集团副总裁兼冠寓公司CEO韩石此前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等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孵化之后,龙湖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已经从创新业务部当中独立出来,正式划归冠寓公司旗下。
虽然韩石并未透露剥离掉长租公寓和联合办公之后的创新及产城发展部将承担何种职能,但其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证实,此前5月份媒体报道,龙湖挖来曾在华夏幸福城市产业综合体部门任职的李朋担任集团创新及产城发展部旗下产城发展中心首位负责人,消息属实。
这也就意味着,继长租公寓与联合办公之后,在今年5月份乃至更早之前,龙湖就已经探索谋划进军产业地产。
龙湖集团副总裁、北京龙湖总经理宋海林9月22日在河北高碑店《2017中欧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高峰论坛》发表的《列车新城是未来城市蓝图》主题演讲中就提到,龙湖在河北高碑店的列车新城,正是基于高铁站节点外围紧密设置的囊括居住、商业、研发、学校等等一系列整体的大的配套设施的生态新城。而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第一个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上述接近龙湖的相关人士也表示,龙湖高碑列车新城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产业基础,但这更多的是依靠合作方奥润顺达集团的努力,而在高碑列车新城的未来发展当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产业地产板块,这就要求龙湖提升自身的综合运营能力,特别是极为欠缺的产业地产运营能力。
在产业地产以外,观点地产新媒体还获悉,龙湖或有意进军养老地产。
有消息称,龙湖位于重庆大本营的龙湖新壹城项目2号楼将一半房源作为冠寓长租公寓,一半房源做养老地产。
撰文:王柔金
审校:徐耀辉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
《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七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一届合伙人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知名优秀FOFs、政府、上市公司、险资、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富有家族及个人、VC/PE机构出席,深度探寻国内外LP市场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的资产配置策略。在《巅峰对话:2017顺势而为》圆桌论坛环节中,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总裁陈浩,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董事长倪泽望,同创伟业创始人、董事长郑伟鹤围绕2017年发生的变化以及LP/GP如何长期合作等问题展开讨论,(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董事、总裁陈文正担任本场主席。以下是论坛实录,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如下: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过去的 2017年,发生很大变化。具体呈现了哪些趋势?每家机构都有怎样的体会?请嘉宾谈谈各自的看法。这个创投最好的时代,他们嗅到了什么变化?君联资本陈浩:我有四个方面的变化和思考。首先,从刚刚符总提到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近两三年创投和PE行业中,无论从募资、投资还是退出,超越了,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年是一个分水岭,人民币基金募资的规模、退出项目的个数增长,美元LP感觉到有一些压力。对于君联这种既管美元基金又管人民币基金的GP,我们也在思考策略。第二,LP多元化和成熟。传统的美元LP以、捐赠这些专业的FOF为主,而人民币LP多元化趋势其实令人非常兴奋,包括上市公司、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引导基金,还有金融机构旗下的专业化母基金,这都代表了一定的中国特色。这种阶段性变化给GP募资带来了更多选择,当然我们也关注这些类型的LP的持续性和专业化问题。第三,从GP层面来看,年是GP的一个动荡期、变化的高峰,很多新的机构出现,一些老的GP发生裂变,2016年下半年变得相对稳定一些。中国的GP数量很多,现在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头部效应的显现,前25%GP由于集聚了更多的资源和人才,逐渐变成了这个行业能够持续发展,或者是竞争力越来越凸显的稳定架构。当然这个现在还没有形成,我相信这是未来趋势。后面75%GP可能是一种不断变化、生生死死的过程,这在LP选择GP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四个方面的变化,在层面,年是充满高估值泡沫、竞争很惨烈的格局,今天逐渐应该走向理性。但是资本多,好的标的和资产少,这个格局并没有根本的变化,所以就导致一些好的项目估值下降程度是有限的。标杆项目的估值下降有限,导致平均融资也是在缓慢下降,或者并不是那么显现的,在座的GP可能都有体会,大家还是要考虑能不能更早发现这些机会,在更好条件和更好价格的时候,能够介入进去。纪源资本符绩勋:我对以下三个变化有深刻的感受。第一个改变,纪源资本成立17年来投出不少,从阿里,到去哪儿、UC、YY,一直以美元基金为主,美元之间都是在海外架构、海外退出、海外上市。近两三年来,尤其TMT领域发生的变化很大,一些新兴TMT的项目比如大数据,围绕着安全、文化和娱乐等项目,他们需要的是人民币,不是美元。所以我们需要人民币基金,需要适当的基金和适当的币种来配合市场需求。这一方面的变化对纪源来说还是挺明显的。第二个改变是,与以往相比,中国资本市场资金量很大,钱很多,投出去的钱也不少,这意味着竞争是很激烈的。不仅仅是投资上的竞争,也包括被投企业之间的竞争。这时再来看项目,会更加关注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我们最近围绕着人工智能、AI和技术上的结合看了很多项目。第三个改变是退出,国内跟海外市场确实不太一样,国内IPO市场还可以,海外市场IPO个数很少,所以退出更多靠整合,去造就一个巨无霸,纪源退出的方式是通过一些老股并购。目前对于LP来说,他们关注的不仅是账面值,还要看回款的速度有多快。作为一个VC职业经理人,我们在管理资本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些适当的退出方式,让回款能够回到LP的手上。深创投倪泽望:2017年,股权投资竞争激烈程度更加明显,6月份私募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公募也就是10万亿,3万亿,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一级市场,也有,一级市场竞争这一块是非常激烈的。非常理解大家意见比较大的的问题,确实也忙不过来,机构申报登记的太多,说明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第二,IPO的发行正常了,对我们来说是,IPO确实还是要正常发行,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或者随着一些舆论的声音而改变,因为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符合发行条件就要让它发行。当然对于创投机构来讲,IPO正常化确实对创投行业的推动是很明显的。第三,减持新规政策出台,对我们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深创投每年利润主要靠,我们就会考虑哪些,明年能卖多少,怎么能完成整个利润计划。第四,并购难做了,基于两个方面,第一愿意被并购的标的少了,因为IPO正常了,很多企业愿意慢慢等、不愿意谈并购合作;第二,并购审核更加严格了,很多标的可能花很长时间通过并购重组的审核。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我们做一级、一级半,甚至做二级市场来说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同创伟业郑伟鹤:2017上半年国内上市公司246家,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300%多,去年同期只有60、70家,和美国市场IPO个数差不多,73家左右,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了60、70%。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如今腾讯和阿里,在海外的市值呈几何型增长,这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国内的蓝筹指数,像平安和茅台。中国的到现在,正处于我从业以来最好的时光。为什么这么讲?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创业的国度,对投资者来讲有大量项目可以选择,同时资金面还比较充裕。我们经历过11、12年的全民PE,是自下而上、老百姓推动的,都想挣快钱。现在富有的个人都变成了机构,与母基金合在了一起,包括银行和保险都在进入这个市场。另外,整体来讲海外上市的活跃度不够,我们确实想在美元基金募资方面进行尝试,但是现在美元基金的活跃度大幅度下降,人民币基金有可能很火,美元基金突然发现熄火了,这个不正常。香港市场推出创新板,包括和沪港通、指数,还有最近花旗出了一个报告指出,下半年二级市场的投资,还是把新兴市场作为一个重点。第三,上市期和退出期的速度在加快,怎么把变现的速度加快,当然也需要很多的耐心。附和一下符总的报告,并购的回报在提升,IPO的回报其实在下降。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四位结合自己机构的特点,从募投管退四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行业的变化,我觉得钱多了,机构多了,退出方便了,但是增加了很多。我想问问倪总,您现在管基本上国内最大规模的基金,您对市场上募资的变化怎么看?募资来源多元,LP爸爸有何不同?深创投倪泽望:深创投去年开始受托管理深圳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号称1000亿,800多亿的资金已经到位了。这个基金有80多支,一共签约101支子基金,出资规模是2500亿,政府引导基金承诺出资是520亿,在全国来讲是力度非常大。实际上101支基金管理人都是全国各地的基金管理机构,我们申请深圳市引导基金条件并不苛刻,只要在深圳注册一个管理机构,有历史业绩、管理经验,出资份额是25%左右,一般不超过30%,需要放大到社会上募资75%,50%的额度要投在深圳。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深圳市的引导基金的一些申请竞标,资金相对充裕,竞争不是特别激烈。除了深圳市的引导基金,去年我们还管理佛山的政府引导基金,规模是21亿。与深圳基本类似,也是我们全权管理。最近接手管理东莞引导基金,是10亿规模,这三个政府引导基金,钱都是政府出的,最后的决策权不需要上到市政府这个层面,母基金直接定夺。深圳、佛山和东莞不同于其他地方,很多地方的引导基金还上到政府会议,程序走得很长,我们就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角度做决策。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在座另外几位嘉宾,对现在不同的性质的LP,欢迎程度怎么样,或者还有什么样的建议?君联资本陈浩:无论什么样的背景,只要解决了长期发展的问题,我们都是非常愿意合作的。LP对GP太重要了,关于LP有三点建议。第一,LP应该能够解决自身的根本资金来源问题。长远来看管理运作一个一个基金,就要解决自身资金的来源。还有就是投资的这些GP业绩怎么样、能不能循环。上游的活水源源不断进来,投资的资本能够很好循环起来,这样就解决了资金长远化的问题。第二个是机制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一个靠聪明才智,靠人来运作的生意,所以LP要解决好自身机制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也会有人才流失。而中国LP在机制上解决好的不多。第三个就是投资策略,中国LP普遍有一个跟投的策略,这一点跟国外确实不一样,有中国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我们不反对这种投资策略,恰恰某种程度上还很欢迎,但是要注意把握度,LP跟投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第二个是经济率。降低成本,GP要拿管理费,把握好这个度,不给GP投资带来很大的压力和竞争。接下来就是在经济性上,要保持对GP足够的激励。纪源资本符绩勋:我有两个建议,一方面,从个人的经验来看,VC和PE对于LP来说只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LP在投VC和PE的时候,其实是要做一个适当的资产配置。因为VC和PE这个行业,回报是更高的,不管前四分,还是后四分,有10-30%的年回报率。但是现金流的周期是长的,这个是当中很重要的一笔账。所以资产的配置配合资产的管理,这个非常重要。VC机构各有千秋,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打法,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LP来说,要选择看重哪些行业,是看重TMT,还是看重医疗,在这些领域需要有系统化布局。同创伟业郑伟鹤:我们跟政府引导基金打交道比较多,科技部和发改委,包括深圳市政府对支持力度非常大,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它有它的诉求,一个是的诉求,国家级的母基金要求60%多投入到中小企业上,地方引导基金,据说有的地方比例是1:5。今年年初至今投资数额飙升,原来在全国排不到前十,确实促进了地方的产业发展,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讲,对GP的压力就比较大,包括国家级的母基金,一设就是40、50亿,60%要投中小企业、初创期的企业,这种关系,对GP来讲是非常大的挑战。第二,母基金有母基金的诉求,需要更加专业。然后还有联合投资的机会,有很多产业资本的需求,特别喜欢参与到投资决策层面,产业资本不仅想来做投资,更希望能够参与到决策的层面,把握产业的机会,这一方面是非常有利的。每个基金的诉求不一样,个人投资者最大的诉求就是快点回本,但是作为一个基金,满足所有人的投资需求确实有难度。母基金联合跟投要求很多,GP基金规模越做越大,这个好的项目到底分给谁,雨露均沾比较难。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过去几年LP的结构在变化,我们最早资金来源是政府的,但是金融机构比较难,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保险和银行比如人保、太平、建信,也成为我们的出资人。另外招商银行、北京银行,通过同权,招商银行的招商资管,对这个行业有更多了解。另外有一个体会,富有的个人、家族或者企业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根据清科统计,LP有1.8万多个,刚才几个GP也说了,到一定的程度GP的份额、投资权利是稀缺的,一般的投资人是投不进去的,未来以双方母基金的方式来去做投资,可能是一种方式。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包括国家的管理、利益机制结构的设计。商业化的母基金,因为它没有地域的要求,没有投资阶段的要求,也没有行业的要求,只是一个配置,可能能更好配合政府的引导基金这一方面来发展。那么未来还有哪些策略顺势而为?还是从陈总开始。未来如何顺势而为?君联资本陈浩:作为GP,这个问题肯定是要认真来考虑和回答的,最关键要选择好的LP,我们也希望LP变成长期的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希望给LP展现的关键点,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作为一个GP和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有自己的特色很重要,怎么样让LP选中,就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可能这个特色是在某些行业里面做出的特点,或者在某些投资阶段做出的特点,或者你在某些领域里面投出的特点,这是LP在选择GP的一个组织配置,你越有特色,越不会错过你。第二个是GP管理人,就是投资能力、退出能力,你能不能把这个钱投得很好,业绩投得很好,回钱回得很好,我想这是根本的。第三,应该是GP在你投资的布局方面,能不能在这个行业里面体现足够的竞争力,能不能真正发现好的项目,能创造巨大回报的项目,也是反映在投资能力方面的。君联资本做了十几年,跟我们打交道的LP也很多,策略上主要是三点:第一,就是我们是做美元出身的,但是我们在09年以后,也开始管理人民币,第一个策略是人民币和美元还是要平衡的发展,美元这些年在退出遇到一些压力,在投资方面也有一些政策的限制,但这是周期性的。特别是退出,资本市场本身也是有周期性的,我相信在未来的海外市场退出,仍然可以预期,美元还是要继续坚持,当然人民币我们也重视,要平衡的发展。第二个是专业化,君联资本提出了专业化的发展思路。在一些特定的医疗健康、文化体育方面,提出一些专业化的基金,专业化的团队,来提升我们的能力。还有一点就是从LP的角度,希望构建一些核心LP和关键LP的长期关系,不光是投一两个基金,甚至成为君联资本更长期的十年,甚至更长的合作伙伴,我们正在设计考虑当中。联想控股是我们重要的支持者,也是最重要的LP。我们对联想控股这样的LP,也有特定的给他提供一些好的服务。联想控股支持我们多个基金,是真正的,支持我们长期的发展。纪源资本符绩勋:每家机构、每个投资人都要有差异化,这就是你的专注,你的专长。纪源资本每个合伙人、都会去选择他所熟悉的一些行业,在真正懂得这个领域的前提下,选择项目才会有优势,在后续的管理和退出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募集资金方面,其实投资的领域是人的生意,人与人之间要产生信任的,跟LP之间也是要有一个长期的互动,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包括自己团队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人才机制上,我们是很关注的,从而使得LP跟我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稳定。我们现在有六七支美元基金, LP基本上是从头到尾一直跟着我们在投。包括美国各种各样的大学,淡马锡等这些都是我们长期的LP。我们希望未来做人民币的时候,也跟人民币的LP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深创投倪泽望:主持人谈到顺势而为,确实大家面临着一些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两位老总也谈到专业化,更加专业,实际上也是最近深创投一直在推进的事。我们也希望在早期阶段,更早的阶段介入进去,早期的投资更需要专业化的能力,我们也组建了,生物医药的基金,大的消费行业的基金,包括居民融合的基金。这些都是针对特定行业和特定领域的一些专业化的基金,这样也希望能够早期阶段能发现一些好的项目,或者好的公司。第二,我们也在适度的多元化,实际上除了之外,我们也在围绕创业投资这条主线,做了相应的业务。我们在国内专门挖了领先团队做并购,深创投投的项目多,投了758家企业,上市了123家公司,这个数字非常大,而且大部分公司的股票我们都还持有,这样就变成了这个平台本身的资源还比较多,这样一些并购的业务,内部就可以发生。所以我们专门有一个顶尖的并购团队,以专门为深创投投资为主的企业,有上市的平台,还有没有上市的,这些团队加入了以后,这些业务发展得很快。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不动产基金,主要围绕产业地产,是跟全国各地政府合作,拿到一些产业地产的项目,结合这样的条件和资源,不动产基金专门运作这个板块。第三,今年竞争白热化非常严重,有的项目我们已经过完会了,被投企业提出来还要加价,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相当于你已经谈好就是这个价格,等我们过完会说不行,说这个价格投不了。我们现在也转过来了,逐渐的转到国外去投资,上半年我们投的国外几个项目,现在发现效果非常好,而且和国外的顶尖创投机构一起投的。包括一些国外颠覆性的技术,全球50个最聪明企业,我们投了一家美国的公司,排19位。美国和欧洲的一些项目技术比国内好,价格比我们便宜,我们有一定的资源整合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是看重中国的市场和生产能力,由于这两个条件,使得我们对国外的项目吸引力还是比较强的,所以一定要加紧走出去。到十三五末期国外的投资占市场达到20%,我们也逐渐转变一些投资领域,投资方向,投资的区域,也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方法,去适应新的形势。同创伟业郑伟鹤:从投资队伍角度来讲,不像两位以美元基金为主的,投资比较稳定。我们原来以富有个人为主,通过银行的一些渠道来募资。到今年,我相信我们的基金大部分的以为主,实际上到16、17年以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A股市场才走向这么一个舞台。陈文正说我们草根出身,草根也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17年算是一个开始。因为我们原来做中晚期比较多,实际上11、12年开始做早期,我们说要打通早中晚期,这一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过去还是以为主,现在特别强调打通产业链,原来投的项目是点状的,慢慢投多了,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投多了,对产业链就熟了,这一块由点到线到面,甚至到生态。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实也是在研究,甚至做一些控股性的投资安排。第三个,一开始我讲了二级市场的变化,跟一级市场的变化也很大,我们也在打通连接,这个中间很多的并购,很多的交易,跟二级市场的关系非常大,并购的买家大部分是从二级市场来的,我们侧重这几个不同的投资阶段,不同的跨市场,然后建立在产业基础上,培养我们专业的能力,把握市场的变化机会。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作为专业的管理机构,我们要顺势而为,一个是发现,一个是培育有业绩、有专注、有责任的GP,为我们投资人服务。同时,也让我们的GP能够得到长期、高质量资金的供给,成为市场上优质的,有品牌价值的专业性投资机构。下面每个嘉宾用一句话对这个专场做一个总结。君联资本陈浩: 17年我们是二次创业,基业常青,作为结束语,GP关键的资产就是人,必须在人的无论是调动积极性,还是好的人才的培养和吸引,还有公司核心新老团队的更替,要从文化和机制上来保障。纪源资本符绩勋:我们也经历过17年市场的变化,从无到有,到今天这样一个市场非常活跃,也非常人才聚集的市场,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要不断的去学习,因为变化是不间断的。投资方面,不断去吸引更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队伍,为这个平台、为我们的LP做出更好的业绩。深创投倪泽望:我们一直希望把深创投打造成一个合作开放的平台,非常愿意很业内的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非常欢迎青年才俊加入深创投这个大家庭。同创伟业郑伟鹤:希望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导向,在创造价值的路径上,给投资人带来最大的回报。前海股权投资基金陈文正陈文正:前海母基金有一句话,全中国有钱人联合起来,做LP爸爸。【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围绕产业做并购,上市公司不太懂基金,他们说股权投资这事还是找专业的人合伙干吧》 精选八,以新医改为始点,医药产业经历了特质鲜明的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驱赶打工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