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伊利中国消费升级指数?在中国这几年为何伊利中国消费升级指数发生了

从阿迪椰子鞋遭疯抢,来看中国消费升级的本质 - 趣头条爱好大全
& 内容 & 视频
从阿迪椰子鞋遭疯抢,来看中国消费升级的本质
来源:网络
这几天看到两则新闻很有意思,一则发生在上海环贸iapm商场,两波黄牛因为抢阿迪达斯限量款“椰子鞋白斑马(Yeezy Boost 350 V2 Zebra)”而发生群殴事件。一则发生在杭州西湖银泰城,美图M8美少女战士限量版手机在这里发售1000台,却因到场人数几千人超出预期不得不在警方要求下取消活动。事实上,不只是潮鞋和手机,我们很容易发现,线下排队现象并未消失——即便今天电子商务已如此发达。美图活动取消排队购物没有消失如果将时间拉回几年前,我们会看到中国无处不在的排队长龙。人们排长队买春运火车票、大妈排长队抢超市鸡蛋、银行网点排队办业务,还有iPhone每一代新品在中国开售都会引发排队,不少人为了第一时间买到iPhone宁肯彻夜排队,这甚至还催生了一个苹果黄牛市场,然而这几年,排队现象正在减少。排队现象减少的核心原因在于电商的发达,2016年双11天猫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2009年这个数字只有5000万,翻了2400多倍的背后是电商在中国的高速普及,抢购即便发生也是在手机上。然而最近几年手机行业排长队的现象很难再见到,依赖线上渠道的小米曾经也滋生了一群黄牛,但他们不需要排队,只需要坐在电脑前组织人力、准备账户,利用工具抢购下单。第二个原因在于供给侧的变化:排队是因为供不应求,许多领域供应充足甚至过剩,就不会发生排队现象。以刚好迎来十岁生日的iPhone为例,从iPhone 6开始,因为苹果创新乏力和调整供货策略,中国再也没上演过“抢苹果”现象,因为iPhone 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供不应求、一机难求的iPhone了。iPhone 4s的排队长龙然而,即便有这么多消灭排队现象的理由,我们却依然会看到中国人对排队的乐此不彼。与此前人们排长队买火车票不同,今天的排队现象只属于少数特别的产品,一般是限量版消费品,或者类似于餐厅这样的优质生活服务——生活服务与商品不同,受制于服务时间和场地,本身就是限量的。而且一个趋势是,如果排队一旦发生反而比过往更加激烈,比如数千人人到一个商场排队抢购一台美图M8美少女战士限量版手机的现象在iPhone的黄金时代都没有见到过。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去排队?年轻人的消费观众所周知,中国市场正在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消费大升级,供给侧改革与消费端升级互相促进。人们的购物欲望和购买能力相比往日有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消费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消费观念支撑着人们去排队。我们会发现,不论是阿迪达斯椰子鞋还是美图美少女战士,疯狂排队的都是年轻人面孔,如果你看到一个中年大叔,那多半是为生计而奔波的黄牛。年轻人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消费理念呢?搞清楚这一点也就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消费升级的本质。美图手机曾做过一个调研,其90后用户占比达87.8、80后占6.7%、00后为4.4%,70后仅1.1%,由此可见美图是一款年轻人的手机,因此,从美图M8美少女战士版被疯抢就能窥见年轻人的消费观念。1、个性消费。生于90后的年轻人未曾经历过物质短缺时代,同时又以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接受着自由思想的浸润,不论对于物质还是精神的需求都强调个性化,只爱自己喜欢的,不爱大家都用的。美图M8美少女战士受年轻人热捧正是因为它只限量1万部,规避了千机一面更不是街机,能够体现出主人的个性。美图M8美少女战士2、重视过程。自己去采摘荔枝又累又花时间,百果园买的荔枝品种很好价格很贵,但你觉得更好吃的可能会是前者,这就是“过程消费”。年轻人愿意为了心爱的东西花时间,通过排队这样的辛勤“劳作”再获得本身就有很大的满足感,就是属于一种过程消费,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女孩子愿意从外地坐火车到杭州去买一款限量版手机了。3、价值认同。前几天看到一款卖400元一条的男士内裤广告,即便用上了名人背书、限时购买和限量购买制造稀缺性,却也没人购买,问题就在于它没有任何故事。反观每一个还活着的奢侈品牌无一不是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手机这么方便为什么动辄几万的手表还有人买?正是一种价值认同。品牌讲故事获得消费者的价值认同,进而愿意为这种认同给品牌高出成本的溢价,甚至违背规律的溢价,年轻人更加注重这种价值认同,而不是功能、性能、价格。阿里达斯椰子鞋美图M8美少女战士版在Ebay售价1万美金还有成交,已经比一部微单还要贵,这个价格显然不是因为功能,高溢价除了稀缺性外还是一种对于“更美”“时尚”的价值认同,以及对于“美少女战士”这个IP的精神共鸣,毕竟90后就是看动漫长大的一代,年轻人愿意为了心里喜欢的东西付出更多钱。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并不是与上一代完全不同,也继承了上一代或者说全人类的消费理念,比如虚荣心谁都有,年轻人也要人无我有的炫耀感,美图M8美少女战士限量版手机通过限量满足了这一点。再比如稀缺性,热爱奢侈品可不是年轻人的专属,没任何实用价值的“钻石”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谎言”正是因为稀缺性。人们不只是希望拥有,而是希望拥有更好的;人们不只是希望拥有更好的,还关注环保的拥有,比如共享经济强调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人们不只是希望以更合理的方式拥有,还希望拥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化商品;人们不只是希望获得物质本身,还重视获得物质的过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过程本身就是消费。总之,买东西不再是为了实用,而是取悦自己,是年轻人的消费理念,这是中国消费升级的本质。互联网引爆流行人类是一种复杂且矛盾的动物,一方面年轻人希望个性化,追求不一样;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于潮流却更敏感,追求一样,“求同存异”似乎也是对年轻人消费理念的真实写照。而且我们会看到在引爆流行上,互联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比过往所有媒体更甚。一个新的色彩,一款新的手机,或者一个特别的甜品,甚至一家餐厅,都很容易通过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引爆,实现口碑传播。同时,明星、网红、大V和KOL在社交媒体上有意无意的“秀”也进一步加速了这种流行,因此还诞生了一个新名词:“网红XX”,比如网红餐厅,网红奶茶,网红手机,为什么大闸蟹、小龙虾这些年愈发流行?互联网当属首席功臣。正是因为互联网引爆流行的能力,让年轻人走上了紧跟时尚潮流的新式消费时代。去年李宇春在美拍直播之后淘宝的欧莱雅同款口红旋即售罄,今年《人民的名义》中虚拟角色使用的商品都能成为爆款。智能手机流行色年复一年的不断更新,更是年轻人追求流行的体现,从iPhone 5s的土豪金,到荣耀8的魅海蓝,再到美图M系列先后引爆流行的薄荷绿、魅影红、闪耀紫等新色彩,均表明年轻人在个性化的同时在某些维度尤其是时尚中“追求同好”的消费理念。“得女人者得天下”年轻人有着与上一代不同的消费理念,也代表着消费升级的方向。但马云背后的女人们,才是这个世界消费的主力军,同样他们也是消费升级的核心驱动力。相对于理性的男人来说,女人更容易头脑发热冲动购物,在购物中关注流行、时尚、潮流,进行跟风购买,而不是像男人买车买数码产品时看配置看参数看评测。同时,女人们很容易形成小圈子,并在圈子分享购物心得、优惠福利、优质产品等等,她们会彼此交流、互相炫耀,站在流行前线。因此我们会看到不论是奢侈品,还是天猫爆款口红,抑或美图M8美少女战士限量版,都是面向女性消费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时尚、稀缺、溢价,有区隔度可以让人一眼认出。如果一个品牌想要抓住中国的消费升级,首先要去理解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之后就是要去抓住女人们的芳心,这是一个“得女人得天下”的新消费时代。线下商场基本是为女人而开,线上平台同样都不会错过女人,精明的马云早已成功,曾经主要服务于男人的京东正在通过强化服饰、超市品类等方式去获取和服务女性用户。不过,即便女人是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去排队购物的也不一定是她们自己,毕竟,买单或者排队这种事情,交给男朋友或者老公就行了。
copyright© 唯美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消费市场的演变升级趋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消费市场的演变升级趋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消费升级不是伪命题,中国消费市场将发生摧枯拉朽式的变革_凤凰资讯
消费升级不是伪命题,中国消费市场将发生摧枯拉朽式的变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消费升级不是伪命题,中国消费市场将发生摧枯拉朽式的变革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经授权发布。
日,由IDG资本主办的“新消费时代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聚焦“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新媒体”四大主题,邀请到27位行业重磅嘉宾,共同探讨消费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以下是本次峰会干货速递的第一期,来自 IDG资本合伙人闫怡勝的现场分享。
“消费升级”究竟是不是伪命题?
我们会分四个层面去看。首先是政治的驱动,在“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重要战略的拉动下,2016年消费占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64.6%,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力量。
第二层面是经济的驱动。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的城镇化比例在逐年提升,到去年为止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了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第三层面是人群结构的变化,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扩大,中高收入人群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整个上层中产和富裕阶层在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二是新生代包括80、90、0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消费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平均消费增长速度,他们占到经济总量的比例会逐年增加。中国的年轻人群有什么消费特征?他们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来越高,品牌意识更强,认知力是上一代人的三倍。他们更容易成为品牌的拥护者,且更有国际化视野。
第三,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由于一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逐渐升高,很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回流,生产制造企业往三四线城市走,所以这部分人的回流拉动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从海外购物数据也可以看出,前20名的城市中没有一个一线城市,几乎全部是三四线城市,所以未来三四线城市消费的崛起也会成为经济的很大拉动力。
最后第四层面是科技的驱动。移动端的普及,使得流量碎片化;加上需求的小众化和个性化,渠道的去中心化,产品需求逻辑发生改变,这些都对消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说,消费升级发生在这个时间节点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消费升级不仅不是伪命题,并且,中国消费市场将要发生的这场变革还是前所未有的、摧枯拉朽的。
自从去年底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全行业都在热议,但是基本没人搞得清楚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未来又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谈谈自己对新零售的理解: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去年开始逐渐消失,电商增速开始放缓;实体经济在过去几年的飘摇过后,在去年全面复苏。我们认为,往前看,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
那么线上有什么,没有什么?线下有什么,没有什么?线上有的是数字化,对客户的数据分析和浏览路径跟踪,有消费者画像,但没有的是线下的服务体验和售后,以及社交场景。如果线上线下能够打通,帮助线下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提高商户效率,我们就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认为,下一波新零售将由巨头驱动,从阿里收购银泰百货,入股百联、三江,推出盒马鲜生,到京东布局便利店便可知一二。
第二是我们对新品牌的判断。我们认为,“价格驱动购买”的时代已接近末尾,未来,大家越来越看重品牌和品质,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品牌,包括本土品牌,而市场上现有的品牌并不能很好满足新生代的需求。
我们预测:新生代创业者会在未来10-20年时间里创造一批全新的品牌,替换掉原来的旧品牌;中国会出现一批真正国际化,过百亿美金市值的新品牌。
第三是服务的变革。如果品牌是升级替换,服务则是从无到有。IDG资本在服务领域投资了健身连锁“乐刻”,有医疗美容连锁的“美黛拉”,包括我们投的白领公寓“城家”,联合办公“氪空间”、“科技寺”等等。这些需求在五年以前是没有或很少的,发展到现在,服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消费增长主要动力,去年占到整个消费增长的比例是51%。消费者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判断是:中国未来也会出现一批过百亿美金市值的消费升级驱动的新型服务公司。
第四点判断是关于重构。刚才也说到,移动的普及导致流量碎片化,同时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小众化、个性化,对消费公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消费类公司需要重构原有的设计流程、供应链、营销方式、销售渠道和CRM等等。注意,整个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决策已经变了。
第五是新媒体的变革。我们认为,新媒体将成为未来营销推广的主要渠道,我们将迎来一个泛娱乐的时代。
第六,新生代成为主力的创业人群,这群人更理解新生代对品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他们会成为消费变革决定性的推动力量,从而打造出一批伟大的世界级新零售、新品牌、新服务和新媒体的伟大公司,这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领域。
IDG资本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投资机构之一,在大消费领域深耕十余年,积累下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如今我们已布局近百家优秀消费企业,其中成功上市十余家,投出独角兽企业超过二十家。
下一波是前所未有的伟大机会,但IDG资本的钱跟别人又有什么不同?
我想有三点。第一是国内与国外的结合。
我们从2008年系统覆盖消费行业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向全世界最先进、最一流的公司和人去学习。所以我们从那时起开始系统地对欧洲、美国进行覆盖。在过去的几年中,IDG资本在欧美市场建立了涵盖企业家、行业专家、当地PE基金、财务顾问、以及家族企业在内的强大网络。这使得我们在专注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机构里,成为了第一批走出去、投资海外的投资机构;同时,IDG资本也是第一家两次进行海外投资并成功退出的投资机构,这两家企业就是Moncler和传奇影业(Legendary Pictures)。
IDG资本驻欧洲合伙人 Alexandre Quirici 做视频分享
通过这样的覆盖,我们得到了两方面的收获。一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提高,对很多事物有更长期的认识与观察,更能理解很多商业模式演变的进程,这样对未来有一个更清楚的认知。
比如我们在2011年投资的Moncler,当时这个品牌在中国只开了一家门店,主要的销售渠道是批发,线上销量也很小。但我们研究后发现,这家公司的KPI表现在行业内非常有吸引力。基于对管理团队的看好和我们的行业经验,在其他投资公司都因当时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退缩的时候,我们投资了Moncler。最终,这家公司在2013年以超过30亿欧元的估值成功在米兰上市,现在市值已超过50亿欧元。
第二点,我们帮助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时尚电商独角兽 Farfetch 刚刚引入京东作为战略投资人,就是IDG资本帮忙介绍和促成的。我们是它 F 轮的领投方之一,在中国和欧洲有关系网络,与京东合作后,Farfetch由此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奢侈品电商平台。在“引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已经介绍投资的很多品牌通过Farfetch销往世界各地,相信未来中国的品牌公司一定是全球性的。
第二点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其实我们看消费最开始是看传统线下的,中间经历了几个阶段。从线下消费的高歌猛进,到线下风雨飘摇、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增长,如今,又到了移动红利逐渐消失,线下零售开始全面复苏的阶段。所以我们能够以更冷静的心态,更客观地去看待商业的本质。
第三就是投资阶段的全覆盖。IDG资本如今不仅做早期VC投资,也有成长期、并购期的投资,还有产业方向的布局。我们可以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给予创业者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也想分享一下这些年做消费投资的一点心得。其实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应该跟创业者一样,热爱自己的行业,成为狂热的产品经理。
像我们投资消费,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只要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一定会去观察、研究当地最新的零售业态,会去看当地原有的品牌发展如何,有哪些新的品牌,表现怎样。先去看,自己做判断,然后找当地的专家去探讨,复盘,看判断对不对。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复盘、积累,我们才能够对每个公司未来的方向发展有更清楚的认知,才能够在财务数据显现之前,比别人早一步看到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IDG资本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优秀的创业者,帮助实现他们远大的梦想,推动中国消费市场这一波的颠覆式升级与变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786
播放数:1443920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5808920什么是消费升级?在中国这几年为何消费升级发生了? - 知乎1037被浏览100979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七张图说透消费升级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周期_观察_宏观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七张图说透消费升级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周期
本文来源于苏宁财富资讯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陶金
当前,中国正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算上这次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每一次消费升级,均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也都伴随着多次经济转型,同时消费规模本身出现爆发式增长。可以说,消费升级既是增长和转型的结果,又改变着宏观经济的运行。
三次消费升级纵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
第一次消费升级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粮食消费占比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拉动强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第一轮消费和经济增长(参见图1)。
第二次消费升级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期。上世纪80年代末,&老三件&&&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开始流行。此时的经济转型是价格双轨制改革,价格渐渐市场化,开始在商品经济中发挥作用。随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的追求成为时尚。新老三件的更新换代,标志着从温饱到小康社会的成功转型。&新三件&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家电消费刮起更新换代潮。此轮消费升级拉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
随后的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尤其是与IT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联系的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然而此阶段的消费并未发生质的变化,仍停留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本身,消费习惯和场景均未改变。
第三次消费升级在2010年后开始启动。收入水平提高、互联网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场景。而此时的转型则是供给侧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次消费升级,消费规模均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也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参见图2)。而此次消费升级,消费再次成为主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2016年达到64.6%,再次超越投资(42.2%)。可以预见的是,在投资趋紧和出口衰退的背景下,消费将长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此次消费升级有何不同?
(1)消费升级有了新的内涵。在经济进入起飞阶段之前,较低的产出只能满足消费的需要,因而消费率很高,储蓄率很低;当进入起飞阶段时,高速的增长必须建立在在高额储蓄转化为高额投资基础之上,因此消费率偏低;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或&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后,随着收入的提升和产出结构的改善,消费率重新走高就是一个必然的现象。从原理上来看,此次消费升级与前两次相同,消费需求的地位再一次提升。
但与前两次不同,此次升级有了新的内涵,不仅仅是诸多新产品的流行和更多的奢侈消费,更有由强调物质消费转变为强调&时间&消费。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赋予&时间&的价值越来越大,如何更有意义地消费&稀缺&的时间,是消费升级的核心。
这种转变对消费习惯和场景的改变是巨大的。消费习惯方面,人们不再过度关注品牌和炫耀式消费,而是注重自身体验。同时幅员辽阔的地域分布赋予了中国人消费的多样化,在大品牌和奢侈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同时,更高性价比的轻奢品牌和快时尚品牌快速崛起。消费场景方面,高品质的教育、体育娱乐、出境旅游市场扩张迅速(参见图3)。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覆盖&服务+内容+生活方式&的&全面化&、&场景化&服务。
(2)中产人群成为消费升级的主力。与前两次不同,此次消费升级更为彻底,持续时间将更长。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中产家庭的崛起。与其他群体相比,中产阶层是更加优秀的消费者,拥有较高的品味和对品质的追求。市场越来越致力于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他们也成为了此次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
那么,崛起的中国中产人群有多大规模呢?
根据麦肯锡《下一个十年的中国中产阶级》,我国城市中产家庭(家庭年收入在6万-22.9 万元)所占城市家庭总体比重由2000年的4%飙升至2012年的68%,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76%。而2012年上层中产家庭(家庭年收入在10.6万-22.9万元)占城市家庭的14%,其消费额占城市居民消费总额的20%。预计到2020年,这个结构会大为不同,上层中产家庭将占到城市家庭的54%,其消费额占城市居民消费总额的56%,而大众中产家庭占比约为13%。
中产人群有着足够高的收入水平、有质量的消费品味以及较高层次的文化水平,该群体的规模只要足够大,就能支撑起更彻底和更长久的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1)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美国经济看消费,中国经济看投资&的印象正在逐渐被改变。几年前,在出口降速的背景下,投资成为影响中国周期波动的主要力量,&重生产、轻生活、重投资、轻消费&也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年尤其明显。但2012年以来基建和地产投资骤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逐年下滑。尽管消费增速也在年有所放缓,但其在2015年供给侧改革开启之后继续回归涨势(参见图4)。消费需求对整体GDP的贡献也由年的45%提升至年的65%左右。与之相伴随的是,消费占比和增速持续上升,主导经济增长。
(2)产业周期将一定程度被熨平。在投资主导的经济中,产业周期波动程度比消费经济更大。因为投资对于周期和经济环境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消费(参见图5)。在经济环境较差时,虽然被动的存货投资增加,但包括基建和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萎缩的更严重;在经济环境变好时,企业和居民又可借助杠杆在各个产业环节上进行投资扩张。而消费则更具黏性,消费需求的波动远没有投资那么大。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趋缓,消费却持续增长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点。从消费内部结构看,基本消费需求几乎不随经济环境变化,高层次的消费虽然对收入弹性相对更大,却也具有一定的惯性。
另外,全球化使中国消费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技术革新。我们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包含着全球技术创新的成果,这种技术进步也产生了另一种黏性:经济环境变差时,持续的技术革新会创造新的需求,缓解高层次消费的萎缩。
同时,在消费主导的经济中,产业周期随着消费变化而波动。图6验证了美国经济的产业周期如何受消费影响。2000年,美国互联网投资泡沫破灭,经济增长开始由消费主导,其产能周期与消费周期大致同步。同理可推,在消费逐渐主导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周期将一定程度上得到熨平,经济波动将更小。
繁荣下的阴影需持续警惕
不过,消费升级要想起到作用,前提条件是消费升级的主力,即中产家庭收入保持持续增长。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大于经济增速,但这几年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较快(参见图7),能否保持消费升级的势头似乎存在疑问。
另外,房价持续上涨也对消费产生负面影响。虽然有观点认为在二手房交易占主导的住房市场中,债务和债权在居民内部分配,虽然一部分居民债务增加,但还有一部分居民产生大量现金流入,进而会对消费产生正面的财富效应。但这种分配仍然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少数人的财富大幅增加并不会促进全社会消费,但多数人的债务增加会使全社会的消费萎缩,尤其是高层次的消费。
因此,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将消费升级持续下去的愿景下,决策层持续关注住房市场,并出台了一系列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总之,包括房价、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劳动保障等因素都会对中产家庭的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在保证这些高层次消费者收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消费升级才能为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其应有的驱动力。
【作者:】 (编辑:文静)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消费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