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银锭五十两银锭怎样铸

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银锭的真伪
银锭是中国古代流通的货币,最早用来交易买卖。 不过在现代,一些收藏家就喜欢把它作为收藏品收藏,对于银锭,有什么方法可以鉴别其真伪呢?下面小编与大家分享几种方法。
1、银锭铭文
银锭子铭文是指铸造银锭时錾刻或铸造在银锭上的文字,内容历代不尽相同,大体包括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银锭真假的重要依据。一是历代铭文有其特点,各个历史时代银锭上的铭文都与当时的货币经济紧密相联,与当时政府用银为货币的历史相一致,如汉代银锭铭文字少;唐代的银锭字开始多起来了;宋金银锭铭文较以前有了显著变化,用途也较广泛,很多银锭开始注明用途、地点、成色、匠人等铭文;元代用途进一步扩大,有了税课银徭役折银税等铭文。明代的铭文多涉及税银内容一般包括地点、时间、用途、重量、工匠、监铸押运官员等;清代和民国时期银锭铭文变化最大。
铭文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赋、税、解、贡方面的银锭属官锭类,不管这些银锭是否官炉所铸(当时官银有委托银楼、银炉铸造的情况)都是官锭。另一类铭文为银楼、炉户、公司、银行吉语等银锭,属商银类;第三类是以个人的名义,铸的银锭为私银类。目前私银锭只发现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一人在西康分金炉铸造的几种不同规格的银锭。二是银锭铭文的錾刻或铸造方法。我们所见的在模上铸造铭文的一般在银锭的底部,属元代以前的银锭,这类银锭铭文目前发现不多,凡有这类铭文的都十分珍贵。目前见到的大多为錾刻铭文。錾刻铭文又分錾刻阴文和阳文。时间大致以清代雍正时期来划分,以前的多为阴文,以后的多为阳文。阴文铭文是在银锭铸造好后才用錾子錾刻上去的,字呈凹形,字体上看很不规则,多笔少画的事常有,并有代用字、简笔字的情况,一般没有名家书写,这跟工匠的文代水来、錾刻技术有关,但却体现了当时时代特征,如果收藏都看到的老银锭的阴文不具有这些特征要注意;具有这样的特征还要用高倍放大镜细看阴文是否新錾刻的,新錾刻的字要伤字旁的包浆,字的包浆也与整个银锭的包浆不符,如果看到的银锭整个皮壳包浆被破坏就要特别小心是后錾刻的字。
2、银锭成型情况
各种银锭因铸造工艺的不同,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现在制假银锭,往往工艺与过去不一致,因此,成型后的情况也不同如果不是真银制假那更不相同。如一是五十两的双翅银锭,成型后双翅层次分明,宝气光亮;锭面中心常常有一个小凹,但将型模倾斜固定于一边的中心无凹状,这类器型底部和侧部一般有蜂窝状,又如锭面凸出无丝纹的银锭器形。主要有两广、云南槽银、牌坊银,河南腰锭、山西晋泰锭等,这类银锭的特点是锭面平滑、呈溢满状凸出,四边是圆弧状角,侧面有重纹,槽银底部蜂窝状有的不明显,甚至没有,但牌坊锭底部有蜂窝状。三是锭面凹陷无丝纹,中心有奶头状的银锭器形,主要是以四川为代表十两圆锭型,底部蜂窝状明显。四是锭面微凹并有丝纹的器形,这类一般是碎银,银的成色达9成色以上就会有丝纹形,9成色以下者银的层色越低,说越无丝纹银。银锭的底部和侧的蜂窝状大小、多少、深浅是鉴别真假银锭的又一重要依据。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必是真银锭,银合金银锭一般没能上述特征,如果蜂窝中灰黑一片,可能是铅等假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必然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
3、银锭的颜色
白银的颜色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损伤,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这种银锈和包浆的颜色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色泽温润。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银锭的成色(即含银量)都基本在95%以上,银锭的颜色除有包浆外,都应是雪白色的发出宝光。市场上出现的渡银伪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亮丽,但气孔决无多彩的金黄色宝光,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市场上的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久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但仍无雪白色的宝光;市场上低劣的铅质假锭,新时色泽黯淡无光,久后外表变黑色。对用真白银制作的假锭,由于作假银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像老银锭一样生成天然的包浆,它的色泽看上去像刚出炉,火气很大,尤其是在底部和侧面,制假者都为了掩盖这一特征,往往在银锭身涂上一层化学药物,使银锭表面变成带黑色或其它颜色的花包浆。
4、银锭造形
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形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中国银锭的种类繁多,器型各异,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正面四角微翘,呈砝码形,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清代到民国22年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但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
5、银锭的重量及声音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一两42克,宋为39克、元为36.6克,明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除常见的五两、十两、二十五两、伍拾俩的重量外,还有三十两、四十两的银锭,就是这些银锭中,还有多少钱,多少铢的铭文等。这是由白银作为称量货币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大家收藏的重量与当时的标准不符就要警觉。但清代和民国银锭在重量上就有了基本统一的规定,通常的是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三种银锭,五两以下为碎银,主要限于市场流通,补零等使用。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清代银锭有叁拾两、肆拾两、壹佰两,甚至两佰两以上的大锭,都应该是假锭。据历料记载,中国镇库大锭清代只有湖北铸有100两的镇库银,目前在什么地方已不知道,而明代500两的镇库银,1900年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抢去,早已不知去向。听银锭的声音主要是防包壳假锭,对有疑问的银锭,拿另一个银锭敲其锭,若有空心声或破声应是包壳银锭。
以上是关于如何鉴别银锭真伪的相关知识介绍,更多的白银饰品知识请关注金道投资学院!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吉语金银锭赠亲友
  明潞州洪武金锭
  明银锭
  清光绪五十两银锭
  白银用于支付赋税由来已久,但是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用银纳税,是明英宗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才开始的,从此白银才真正货币化。在这一年,明英宗下令江浙、湖广等产粮地区,凡不通舟楫的地方,米麦可用白银折纳,称之为金花银。
  明代金花银有五十两、二十两、十两几种不同等级,金花银不记年,只有“金花银”、“王公惠”等戳记。金花银的束腰比较深,上下两头呈圆弧状,且略微上翘。明代早期金锭存世不多,仅见山西出土的洪武五十两金锭、湖北钟祥明梁庄王墓出土的永乐五十两金锭,极其珍贵。
  清代是金银货币的繁荣时期,因为清政府对于金银的铸造采用放任政策,各地都有铸造。清代金锭有长方形、长条形、腰形、马蹄形等,有国库金锭,也有民间商用的一两至十两金锭。银大致可分为四等,一为大锭,重五十两;二为中锭,重十两;三为小锭,也叫锞子,重一两至五两;四为散银,即一两以下的散碎银两。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各地所铸造银锭的成色和器型都不一样,因而给相互流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一表面繁荣而实际上缺乏效率的使用状况,注定了银锭被淘汰的命运。清中期以后,在中国长期使用的银两货币制度开始逐渐走向末路,随着民国时期废两改元制度的实行,银锭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民国时期的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吉语金银锭,如“福”、“禄”、“寿”、“喜”等,由银楼打造,一般作为礼物馈赠亲友,这类金银锭大小不等,器型不同,有圆形、方形、马蹄形等。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钟志荣邮编:510121邮箱:
稿源: 广州日报
编辑: 李彤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拍场“黑马”金银锭_网易新闻
拍场“黑马”金银锭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年来,在国内各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艺术品拍卖邮币专场上,金银藏品中的又一个“黑马”品种古代金银锭脱颖而出,受到了投资收藏者的热烈追捧,成交价格迭创新高。
金银作为货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的楚国,就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金币郢爱。古代金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经济、赋税乃至社会的缩影。自东汉以后黄金逐步退出流通,而白银的地位日益上升。金银锭大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唐代白银货币的形制以银饼和银锭为主。明清时期是我国银锭铸造、使用、流通的鼎盛时期,其品种颇多,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各种规格。明清银锭还有官铸和私铸之分,官铸的银锭大多铸有银局名,私铸的银锭一般则铸有私银钱号名等。在收藏市场上,同规格的官铸银锭与私铸银锭的价格相差很大,官铸银锭的标价往往是私铸银锭的数倍甚至十多倍。还有品相好的金银锭升值速度较快,有史料价值、存世量较少的金银锭收藏价值明显要高许多,尤其是税银及刻有金融史料性文字的金银锭更是比普通的品种升值空间大。
近10年来,金银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2006年以来,金银锭的升值幅度加快。比如,前些年只卖五六千元的浙江十两银锭,如今涨到了1万多元;原先只卖四五万元的清代私铸五十两银锭,涨到了10万多元,若是品相好的价格还能翻番。而特殊的官铸银锭精品更是涨到了数十万元甚至更高。例如,早在2007年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古钱、金银锭专场”上,成交的金银锭共有299件,成交额达到665.6万元。其中一件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铭文详细,制作规范,保存完好,品相极佳,因而受到了买家热烈的追捧,最终以156.8万元的高价成交;明代“内承运库花银二十五两”银锭通长142毫米,重935克,以56万元成交价位居第二。尤其是在2008年4月底举办的嘉德春季拍卖上,一件品相完好且十分珍稀的“明代嘉靖户部造五十两重金锭”又以28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可见当前金银锭收藏正逢其时,值得广大集币爱好者多加关注。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清代十两银锭有收藏市场吗,价格如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清代十两银锭有收藏市场吗,价格如何
批发业(具体经营项目请登录广州市商事主体...|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十两银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