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市公司业绩骨子里的问题 股市,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5中国股市现状分析、问题及对策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股市360]近年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同以往
&&更新时间:&06:05&&股市360&&【字体:
  ----本文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常态化,新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IPO常态化让一些“差公司”混进了上市队伍,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事实是这样吗?
  近年来,随着新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常态化,新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IPO常态化让一些“差公司”混进了上市队伍,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事实是这样吗?  若以企业上市后净利润增速下降幅度来衡量业绩变脸,那么从统计数据看,与以往相比近年来企业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程度正逐年下降。而分板块看,上市前后业绩“变脸”具有显著的板块差别。主板公司“变脸”最不明显,中小板次之,创业板“变脸”程度最大。  而将净利润指标分解后发现,毛利率的企稳是近年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程度较小的主要原因。与以往相比,年间上市的企业,毛利率指标表现相对平稳。  从盈利能力看,近年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资产收益率(ROA)显著高于当年的非上市公司,两者差距大致在8个百分点左右。再从成长性看,近年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增速也显著高于非上市公司。  近年新上市公司并非如市场评论的那样,IPO常态化降低了公司质量、增加了财务造假。相反,在业绩“变脸”、盈利能力这两个指标上,新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有所提升。  近年来,随着IPO常态化,新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些市场人士认为,IPO常态化让很多“差公司”混进了上市队伍,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针对市场的这一质疑,本报告基于微观数据,从多个维度对新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进行剖析,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加强监管提供参考。  从过去十年企业上市情况来看,出现过两次上市高峰,一次是年,上市家数分别为348家、281家;另一次是2015年至今,每年上市家数都在200家以上。因此,本报告选取年上市的公司,围绕市场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第一,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情况怎样?第二,现有新股发行体制是否筛选出了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更强的公司?第三,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与其他已上市公司相比是否更差?  1。上市后业绩“变脸”程度有所下降  统计发现,年间上市的公司,其净利润增速在上市前三年到上市后三年的下降趋势越来越不明显。例如,2010年上市的企业,上市前第三年的业绩增速高达80%,此后几年一路下滑,到上市后第二年,净利润已降为零增长。2011年、2012年的情形与2010年类似。  而从2014年起,上市前后净利润增速的变化曲线变得相对平缓。特别是2014年和2016年上市的公司,净利润增速从上市前三年到上市当年几乎保持不变,上市后第一年甚至还有所反转。如果以企业上市后净利润增速的下降幅度衡量业绩变脸,上述现象说明,企业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程度正逐年下降。  分板块看,上市前后业绩“变脸”现象具有显著的板块效应。主板公司“变脸”最不明显,中小板次之,创业板“变脸”程度最大。创业板公司的净利润增速从上市前第三年的30%一路下降至上市后第二年的5%,波动幅度较大;而主板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在上市前三年到上市后三年始终保持在8%-16%之间,较为稳定。  将净利润指标分解后发现,毛利率的企稳是近年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程度较小的主要原因。年间上市的企业,其毛利率指标在上市后出现显著下滑,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上市的企业,上市前后的毛利率变化曲线呈现明显的倒“U”型,即,上市前毛利率逐年上升,上市后快速下滑。而年间上市的企业,毛利率指标表现相对平稳,基本在32%-35%之间徘徊。而从费用指标看,无论哪一年上市的企业,费用率指标在上市前后的走势高度一致,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在上市后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财务费用率在上市后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上市前的经营业绩显著好于非上市公司  年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其盈利能力及成长性均显著好于非上市公司。  首先,从盈利能力看,近年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资产收益率(ROA)显著高于当年的非上市公司,两者差距大致在8个百分点左右。尤其是年上市的企业,其上市前一年正值宏观经济加速下行阶段,但即便如此,这类企业在上市前的盈利能力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非上市公司的差距有所扩大。如,2016年上市的公司,其前一年的ROA高于非上市公司将近11个百分点。  其次,从成长性看,近年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增速也显著高于非上市公司。2011年至今,在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其前一年的净利润增速始终高于非上市公司。而在公司大量集中上市的2011年、2015年和2016年,主板公司上市前一年的利润增速也全面超越非上市公司。  3。上市初期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  年间,次新上市公司ROE大致呈上升态势,而其他上市公司的ROE呈逐年下降态势,两相比较,除2010年以外,次新上市公司的ROE在各个年度均显著高于已上市公司。尤其从2014年开始,两者差距逐渐拉大。年,次新公司的ROE中值稳定在10%左右,高于其他上市公司约4个百分点,而在年间,两者间差距大致为1-2个百分点。此外,从亏损情况看,上市后一年内即亏损的公司占比显著低于全体上市公司的亏损占比,这一现象在2010年之后表现更加突出。分行业看,次新公司的ROE普遍高于其他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即使剔除行业结构的影响,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仍好于其他上市公司。  4。上市后的成长性逐渐不及其他上市公司  总体来看,新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并且近年逐渐落后于其他上市公司。受宏观环境等因素影响,2010年以来,新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中枢整体下移,由2010年的20.3%降至2016年的9.6%。但与已上市公司相比,年,新上市公司的表现有较明显的变化。2010年周期性行业表现突出,由于新老上市公司行业结构的差异,新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明显不及已上市公司。而年,新上市公司表现总体好于其他上市公司。但2013年起,次新公司业绩增速始终落后于其他上市公司。  分板块看,以2016年新老上市公司为例,创业板、中小板、主板次新公司业绩增速中值分别为9.9%、9.4%、9.4%,而板块内其他上市公司为30.7%、22.7%、13.3%。分行业看,计算机、医药、传媒、通信等行业次新公司业绩增速都不及其他上市公司。计算机行业新老公司分化尤为显著,次新公司盈利增长疲弱,2016年业绩增速中值为7%,落后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19个百分点。  近年新上市公司并非如市场评论的那样,IPO常态化降低了公司质量、增加了财务造假。相反,在业绩“变脸”、盈利能力这两个指标上,新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有所提升。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来看,主要有:  1。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导致宏观经济强劲复苏,2010年GDP增速达到10.6%的高点。2011年起,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退出,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步入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常态,年,GDP增速降至7%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年上市的公司,上市前业绩普遍呈现高速增长,上市后业绩却明显“变脸”;而年上市的公司,上市前业绩处于相对低位,相应的,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问题并不突出。  2。近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一直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中。近年来,通过限制首发资金超募、严格发行审核标准、启动IPO专项核查等,新上市公司的“水分”部分被挤干,质地相对较纯。  首先,限制超募资金提升了新上市公司上市初期的盈利能力。自2007年起,我国IPO企业资金超募的问题逐步凸显,当年资金超募逾90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约8.3亿元,超募比例接近20%,2010年,超募资金总额达到1900亿元的高峰。闲置的超募资金投向了委托理财、证券投资、创业投资等领域,相对盈利能力更高的主营业务,无疑拉低了新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2014年初,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对首发市盈率和超募资金进行了规范,使得近年来次新公司的ROE有所提升。  其次,IPO排队时间的延长、IPO专项检查使部分“边缘”企业知难而退。2013年长达一年的IPO暂停导致的排队时间过长、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方面,依据此前的发行审核惯例,从递交材料到发审通过的时间相对确定,对于部分希望通过业绩包装上市的公司来说,需要维持高成长和持续盈利能力的窗口是较为明确的。一旦审核放缓甚至暂停,排队中的拟上市企业将面临补充后续年报资料。从而,排队时间越久,业绩包装被拆穿的可能性将越大。加上IPO财务核查等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涉嫌造假的企业,也有大量企业主动撤销申请材料。  此外,即便是经营良好、真实申报的公司,基于目前的市场氛围,他们也倾向于选择在行业发展和企业成长达到相对高点的时候上市融资,旷日持久的IPO排队可能导致最终的发行审核窗口内出现成长性降低、业绩下滑的情况。由此导致,2014年之后上市的这批公司,盈利能力更高,利润增速更低,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程度更低。  3。新上市公司多为“小而专”型公司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上市的队伍中来。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特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区域龙头企业率先通过IPO实现了上市。但随着中小板、创业板的陆续开板,企业发行上市标准(财务指标)整体下移,加上近年IPO节奏加快,上市资源培育的速度相对缓慢,造成上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业务结构单一,呈现出“小而专”的特征。  以年间上市数量最多的几个行业为例,新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小于已上市公司。如,近三年上市的医药企业,平均净利润为1.7亿元,而已上市的医药企业平均净利润为3.3亿元,计算机及电力设备行业的新上市企业规模也仅为已上市企业的一半左右。大约1/4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低于5000万元,个别公司甚至仅有1000多万元。  正因为规模小,这类企业大多业务结构清晰且单一,专注某个细分领域,专业化程度较高。例如,步长制药专注心脑血管药物,主要产品仅三款,三款药物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75%;东杰智能主营汽车行业的智能输送系统,业务比重超过60%;韩建河山专注长距离输引水工程的管道建设,两款产品占公司总收入的75%以上。  这类“小而专”的公司,在经营绩效上容易呈现两个特征。一方面,这类公司多为行业龙头、区域龙头的配套企业,或为某个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盈利能力往往较强。统计显示,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近两年新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净利润率等指标更高。例如,我武生物作为国内第一家脱敏治疗领域的上市企业,其主营产品的毛利率高达93%;汇金科技作为银行ATM现金管理系统的提供商,毛利率也高达74%。即使是同一行业,也呈现出类似特征,反映出新上市公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更高,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相符。  但另一方面,由于这类企业主营业务多以配套化产业为主,对大客户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可持续成长能力欠缺。例如:韩建河山由于主要靠政府采购,2015年起受政府招标项目迟迟未开工的影响,利润大幅下降;东杰智能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智能分拣系统销量大幅下滑,严重拖累了净利润;朗迪集团8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空调风叶,主要为格力空调配套生产,从2015年起利润增速便开始下降。  4。已上市公司外延并购相对活跃  外延并购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导致新上市公司成长性逐渐落后于其他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几年,在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大、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我国掀起一轮市场化并购浪潮。年,并购数量及规模快速增长。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为例,2015年完成的交易数量达到297起,同比增长123%;交易金额达到8540亿元,同比增长210%。2016年受监管环境的影响,并购重组有所降温,但交易数量和金额仍然维持在高位。  相比较而言,新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积极性不及其他已上市公司。一方面,一些上市多年的公司经营模式相对传统,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新上市公司大股东股份尚处于锁定期,资本运作的动力较弱。统计显示,近几年次新公司中完成并购的公司占比始终低于其他上市公司。  例如,2016年次新公司中有16%的公司完成并购,而其他上市公司中有23%完成并购。如扣除外延并购的影响,新老公司内生成长性差别不大。以2016年为例,剔除年完成并购的公司后,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中值为8.8%,其他上市公司为10%,两者差距并不显著。  总体上,近年IPO常态化,并未降低公司质量,相反,在业绩“变脸”、盈利能力这两个指标上,新上市公司的质量还有所提升。  第一,与自身相比,近年新上市的公司,上市前后的业绩“变脸”程度有所下降。年间上市的公司,其净利润增速在上市前三年到上市后三年的下降趋势越来越不明显,特别是2014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利润增速在上市前后的变化比较平缓,说明业绩变脸程度有所降低。分板块看,上市前后业绩“变脸”现象具有显著的板块效应。主板公司“变脸”最不明显,中小板次之,创业板“变脸”程度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业绩变脸程度的降低主要源于企业上市前后毛利率指标的企稳。  第二,与非上市企业相比,近年新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盈利能力及成长性均显著好于非上市公司。从盈利能力看,近年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ROA显著高于当年的非上市公司,两者差距大致在8个百分点左右。从成长性看,近年上市的公司在上市前一年的净利润增速也显著高于非上市公司。  第三,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近年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显著较高,但成长性较低。除2010年以外,次新上市公司的ROE在各个年度均显著高于已上市公司。总体来看,新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并且近年逐渐落后于其他上市公司。  出现上述现象有以下原因。  第一,近年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由此造成年上市的公司,上市前业绩普遍呈现高速增长,上市后业绩却明显“变脸”;而年上市的公司,上市前业绩处于相对低位,相应的,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问题并不突出。  第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限制首发资金超募、严格发行审核标准、启动IPO专项核查等举措的实施,使得2014年之后上市的这批公司,盈利能力相对更高,利润增速更低,上市后的业绩“变脸”程度更低。  第三,近年新上市公司多为“小而专”型公司。“小而专”的公司,在经营绩效上容易呈现两个特征。一方面,这类公司多为行业龙头、区域龙头的配套企业,或为某个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盈利能力往往较强。另一方面,由于这类企业主营业务多以配套化产业为主,对大客户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可持续成长能力欠缺。  第四,已上市公司外延并购相对活跃。新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的积极性不及其他上市公司,而外延并购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剔除完成并购的公司后,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速差距并不显著。  关于新上市公司质量的问题,在进行客观比较和分析后,我们应该向市场传递准确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投资依据。  第一,加强市场宣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目前,相关市场主体,包括专家、学者及一些市场机构,认为IPO常态化让很多“差公司”混进了上市队伍,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甚至还把市场的下跌归咎于新股的大量发行。因此,有必要通过持续跟踪、分析论证等向市场传递正确的导向。  第二,提升市场服务的针对性,培育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拟上市资源。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实体企业的经营绩效普遍下降,虽然大部分企业在上市前及上市初期仍属行业的佼佼者,但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上市后由于信息披露的增加,竞争对手纷纷加入,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上市两三年后经营绩效普遍走下坡路,从而不得不寻求外延扩张。因此,有必要在拟上市企业的培育阶段,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筛选的重要指标,而谨慎对待那些靠“傍大企业”、靠某几个大客户、或靠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而获取市场份额的企业。  第三,加强对新上市公司的后续监管。近年新上市公司“小而专”的特点比较突出,这类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任何宏观环境、行业政策、乃至大客户的变更等都可能对其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从加大新上市公司培训力度、加强新上市公司风险信息披露等角度,提高新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增加新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原标题:近年新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不同以往)
(责任编辑:DF309)
--股市360财经频道讯
本站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股市360立场无关。股市360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股市360 gushi360.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贺强:提高上市公司业绩 规范股市要标本兼治
贺强:提高上市公司业绩 规范股市要标本兼治
中国网 | 时间:
 | 文章来源: 证券日报
     著名证券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会”春风吹暖股市,股市走强符合我国国情。他同时强调说,解决股市的所有问题特别是挤压股市泡沫的方式方法,都要符合中国国情,规范股市要治标也治本。
    贺强教授认为,多年来有关股市的若干争议,存在许多混乱和矛盾,有人建议中国要搬用外国经验和做法,这是行不通的。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模式。中国股市是在改革开放特别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兴办起来的,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我们必须注意中国股市的矛盾性、复杂性,采取任何措施和政策,都必须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不能简单从事。加强监管和投资者不受损害是难以协调的,但不加强监管也不行,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来加强监管。
    贺强强调,中国股市治本的办法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或业绩,让过高的市盈率降下来,这也是保持股市活力的根本措施。那种依靠加强监管来消除泡沫的做法是治标的办法,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明确,虽然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但必须做,毕竟是大方向。
    他分析,有关中外股价要统一的说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因为发行体制和股权结构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哪里来的股价统一?比如中石化国内股价(A股)为3.38元,而H股只有1块多钱,社保基金申购价为4.22元,已经被深度套牢,要是再跌至1块多钱,岂不让社保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赔得很惨?
    贺强建议,当前最重要的是股市的融资政策需要固定化、统一化和法律化,不能前后矛盾、左右摇摆,应该让投资者清楚什么是违规,什么是合规,监管也好监管。因为投资者和整个中国股市都经不住折腾;国有股减持政策也要透明,要尽早让投资者吃定心丸。
    《证券日报》
    
相 关 新 闻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业绩好,股票却涨的慢,反之业绩差的却涨的慢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业绩好,股票却涨的慢,反之业绩差的却涨的慢
我有更好的答案
  ⑴一些公司公布业绩虽然不断上涨的,但是股价中短期却停止上涨或者持续下跌,这是因为原来市场预期很高,高于现在公布的业绩增速,股价在之前已经大幅上涨反映预期,在公布后并没有达到此前预期水平时股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是股价大幅下跌,如之前典型例子$电科院(SZ300215)$ 、$三诺生物(SZ300298)$ 等,其二是小幅小跌长期横盘,通过时间和公司增长烫平之前由于过高预期而产生对比业绩的过高估值,这一种虽然增速没有达到市场普遍的预期,但是这种往往增速还是比较高,有些而且估值并不是很高,典型例子如$欧菲光(SZ002456)$ 这两年情况。  ⑵一些公司收益下降,但是公布业绩后股价不跌反而出现上涨,这是因为市场之前对公司预期下降更多,更差。股价在公布之前已经过度下跌,从而出现修复性行情,修复性的这种往往不会涨幅太多。但是有一种可以出现例外,这种就是超跌后出现的困境反转公司,这种业绩也是下降的,但是公司通过创新、新产品开发上市或者行业反转以及对不良资产剥离、关闭,同时留下好的有潜力的公司,这样的公司由于业绩开始转好,并没有市场之前预期那么差,股价已经过度下跌,市场开始对公司的未来预期转好,所以结合超跌、未来业绩持续转好,这种公司一但抓到手可以获得超额甚至惊人的利润。如典型的$江山股份(SH600389)$ 在2011年末出现的机会,尽管业绩下降83%但是股价至此出现了复权价5.95涨到最高49.09波澜壮阔的一幕。
采纳率:94%
要看庄家怎么玩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已解决问题
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上涨,那么他的股票会不会出现大的下跌呢?.请阿里巴巴生意经朋友帮忙
浏览次数:550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巴菲特选择的是可口可乐公司。而非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投机。我们所说的股价上涨下跌,高卖低买赚取差价,是指股票投机。股价的波动是由市场买卖力量决定的。所以当市场极度恐慌的时候,股价会跌到一个极限,就算是好业绩的公司也是这样。而当市场处于牛市时,就算是垃圾股,股价也会高到天上去。业绩上涨,股票不一定会增值。现在的业绩预增之后股价拉涨停,其实是一种炒作。当资金撤离之后,后市不一定会有好表现。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股市的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