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理赔诈骗是不是在世界各地都有物流仓储中心?

洋码头CEO曾碧波出席GMIC 谈中国消费力量颠覆全球零售_凤凰财经
洋码头CEO曾碧波出席GMIC 谈中国消费力量颠覆全球零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曾碧波也同时指出,现阶段的跨境电商仍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其中,信息、供应链和物流是三大核心痛点。
洋码头CEO曾碧波中新网4月29日电 4月28日,全球最大规模的移动互联网盛会——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简称GMIC)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此次大会以“Mobile Infinity(世界的共振)”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领袖和精英。洋码头CEO曾碧波受邀出席,并在“未来零售峰会”分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曾碧波认为,在中国消费力量的驱动下,传统零售市场的价格歧视和流通壁垒正在被打破,中国消费的释放将带领世界产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也许到2020年,当中国消费输出达20万亿的时候,上海已经成为全球知名零售品牌的中心、服务中心,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都将在中国同步上演。而跨境电商的根本价值就是实现国人全球消费的梦想,洋码头也将为实现这份梦想不遗余力地贡献力量。”中国与全球零售市场的断代:商品区域定价 流通效率低下洋码头CEO曾碧波认为,“在整个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零售市场与世界还存在断代。”一方面,通过传统进口渠道进入中国,并在国内拥有成熟分销系统的品牌或多或少存在“歧视定价”, 虽然全球范围内成本一样,但某些品牌的在中国的授权费会高出许多;另一方面,国外零售业的流通很发达,但中国流通效率却低,中间链条很多导致成本上涨,差价巨大。品牌商的高额授权费,经销商的肆意拉高售价,加上层层流通的成本,结果显而易见,某些海外中低档品牌进入中国后,瞬间就能卖到“天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奢侈品零售价格远远高于境外水平,平均比香港市场高出45%,比美国市场高出51%,比法国市场高出72%。曾碧波表示,“在种种壁垒之下,中国国民被困在这片区隔化的土地上,消费者买到的奶粉、尿布、包包、漂亮衣服,不仅价格高于全球,商品品类受限,同时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中国拥有3亿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他们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海外商品由于高品质和多样性成为他们竞相追逐的对象,中国消费者的海购需求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据商务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中国的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中国消费力拉动世界产业中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消费力的驱动已势不可当。”曾碧波相信,未来不久,中国的消费输出将倒逼产业链效率提高,优化代差,打破中国零售市场现状。曾碧波称,“也许到2020年,当中国消费输出达到20万亿的时候,上海陆家嘴,已经成为全球知名零售品牌的营销中心、服务中心,甚至大型贸易商、批发商、生产商要在中国建立物流仓储中心。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都将同步到中国,90%的智利厘子会运到中国,全球时尚新品会在中国市场首发,中国人到滑雪可以说走就走。中国消费者会拉动整个世界产业中心往中国转移。”正是在中国消费力量的驱动下,在跨境电商的促进下,中国经济全球化将向世界经济的上游不断发展。过去,中国经济全球化是以劳动力驱动,依靠的是中国制造,而未来,中国经济全球化将是以中国消费力驱动,依靠中国消费的极大释放,中国经济全球化格局得以改变。在曾碧波看来,“而跨境电商的根本价值正是带领中国消费全球化。”信息、供应链、物流,跨境电商三大瓶颈亟待突破“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曾碧波也同时指出,现阶段的跨境电商仍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其中,信息、供应链和物流是三大核心痛点。首先是产品和需求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商的产品跟国内品牌不一样,国外很多产品都还没被国内消费者广为熟知。消费者不知道国外的产品价格,也不知道国外有哪些好货。跨境电商在售商品,与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存在脱节。所以针对消费者需求,跨境电商需要挖掘新品,包装新品,让国内用户对海外商品、服务、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其次是海外供应链链条过长。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供应链成为跨境电商最关键也最难的环节之一,堪称跨境物流的“生死线”。消费者对海外商品需求多样,包含爆款标品,和非标长尾商品,辐射全球各地,因而国外供应链往往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且库存率较低,流转周期长,对国内市场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对跨境电商而言,供应链的整合能力非常重要。跨境电商的最后一道堡垒就是物流。物流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优质的产品体验和稳定的供货渠道都有赖于此。由于商品是从国外流通到中国,涉及到仓储、运输、通关等多个复杂环节,怎么做到高效快速、安全可靠、成本可控,对资源做出最合理的配置,是物流的一大挑战。完善买手生态,构建灵活轻便的物流体系,洋码头在路上作为行业先行者,洋码头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以打破行业瓶颈,成就洋码头引领中国消费全球化的梦想。为了将全球各地最优质的商品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传递给中国消费者,洋码头构建了多元化的买手制,目前已经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超过2万名优秀买手。据悉,洋码头今年还将着力升级买手服务,在原有成熟规范体系之上,对买手选品决策、订单管理、营销服务等进行全面培训,致力于打造全球专业级买手,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心服务。除此之外,洋码头还率先完成了底层布局,建立了灵活轻便的国际物流体系。洋码头旗下官方物流贝海国际,经过多年发展,已在全球建立了12个大型国际物流中心,每周有40多个国际航班入境,只需要5天,世界各地的商品就能原汁原味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曾碧波表示,“今年,贝海物流将在时效、成本和灵活性方面达到更好的均衡,将成本降低达30%。”曾碧波强调,“中国人的全球消费梦想,需要通过跨境电商来推动。在过去的几年中,洋码头一直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在未来,因为消费驱动,因为跨境电商,中国在全球经济的分工将不断向上游发展,中国3亿中产阶级,甚至14亿人口,将更有尊严地生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1966
播放数:2476
播放数:580
播放数:164338
48小时点击排行2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洋码头主打“黑色星期五”|物流|仓储_凤凰资讯
洋码头主打“黑色星期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月4日,中国最大的跨境网购平台——洋码头宣布今年不参与双11大战,将主打“黑色星期五”。据悉,洋码头已投入近3亿元打造跨境电商史上规模最大的年度活动,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商品补贴、全球买手商家货源保证、全球物流仓储服务升级等。并于11月20日至27日,开启“2015全球黑五狂欢节”。与往年相比,洋码头“黑色星期五”将直播还原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等多地血拼现场。
原标题:不玩双11
洋码头主打“黑色星期五”11月4日,中国最大的跨境网购平台——洋码头宣布今年不参与双11大战,将主打“黑色星期五”。据悉,洋码头已投入近3亿元打造跨境电商史上规模最大的年度活动,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商品补贴、全球买手商家货源保证、全球物流仓储服务升级等。并于11月20日至27日,开启“2015全球黑五狂欢节”。与往年相比,洋码头“黑色星期五”将直播还原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等多地血拼现场。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创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引领中国消费全球化。因此聚焦真正能代表海外消费文化的“黑色星期五”,打造中国最大的海外节日也是洋码头义不容辞的使命。”据了解,“黑色星期五”购物节源起美国,因为感恩节后的第一天就是星期五,这是圣诞节前的最后一个假期,放假在家的人们自然要进行圣诞大采购,因此,这也是一年中最大促销季的开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1966
播放数:2476
播放数:580
播放数:164338
48小时点击排行洋码头10亿日元砸向日本 重点完善物流
作者: 亿邦动力网来源: 亿邦动力网 18:07:48
【亿邦动力网讯】4月12日消息,跨境电商洋码头近日宣布,将投资10亿日元深耕日本市场。此次日本布局,将继续完善买手生态,发展海外仓储和物流。据亿邦动力网了解,洋码头在日本当地建立了买手培训团队,针对选品、营销、物流与服务等环节提供全面指导,将买手培养成为懂日本时尚、更懂中国消费者的电商专家。目前,洋码头旗下的物流公司贝海国际已在全球各地建立了12个大型国际物流中心。而本次投资计划将其东京货站扩容3倍以上,并在大阪建立新货站,提高订单承载与处理能力。此外,洋码头将与当地邮政展开深度合作,提供上门提货等服务,为买手减少中间环节和物流包装成本。洋码头CFO张烨认为,中国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需求已经渗透进方方面面。在熟知的药妆、纸尿裤、保温杯之外,海外买手需要将更多元化、个性化的商品,更潮流的生活方式带给中国消费者。据艾瑞咨询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跨境网购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消费者跨境网购的商品中,日本产品居畅销榜第二名,仅次于美国。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和朋友圈
跨境电商频道
电商服务推荐
仓配一体化洋码头CEO曾碧波:洋码头不是一家牛公司
[摘要]跨境电商洋码头昨日完成了1亿美元的B轮融资。跨境电商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将迎来行业洗牌。
腾讯科技 孙宏超 1月28日报道跨境电商行业目前最大的一笔融资在昨天下午正式完成,主角是洋码头。在分享会上,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表示,此次融资的对象有两家,一家投资方来自A轮跟投,另一家则因有国家背景,所以不方便透露。前一天晚上,曾碧波通过内部邮件的方式宣布了这一融资,在邮件中曾碧波调侃的对以前拒绝过自己的投资方隔空喊话:“对不起,亲,我们涨价了!”根据邮件内容显示,两家投资方应该分别为赛领国际基金和赛富基金。以下为洋码头曾碧波口述,腾讯科技整理:投资圈公敌在邮件公布的两三个星期前,我们就已经确认了这笔融资。我们确实在纠结是不是要这么高调的宣布,2013年的时候洋码头曾经在跨境电商领域拿到了第一笔风投,那时候我们选择了低调,但现在还是想高调一下。没想到这个高调让我成为了投资圈里的顶级公敌,很多投资圈的朋友都在微信上跟我开玩笑,甚至我还得罪了一些希望在我这里拿到料的媒体朋友。这或许就是现在投资圈的现状,很多投资只看企业的上半身不看下半身,但上半身再光鲜亮丽,也要下半身苦逼的忙活着。说实话,投资圈怎么反馈我不管,没关系,有胸怀者自大,没格局者自小,就算得罪了风投,创业者还得继续往前走。在这里希望澄清一件事情,京东跟洋码头只有投资的接触而没有谈收购,拒绝京东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想过早站队,如果站队就很容易让企业失去想像空间。之所以当时选择发这个邮件我是希望能够让我的团队能够分享到企业成功的喜悦,我希望让我的团队知道我们正在这个行业里做些什么事情。这笔融资结束后,洋码头的融资窗口将短暂关闭。未来洋码头还是要考虑上市,虽然我个人并不把企业上市作为唯一目标,但投资方还是对我们有一定要求的。目前洋码头的上市目标定在2018年,这是基于行业现状做出的判断。我们预计2015年的时候大平台会把小商家洗出行业,2016年则是几家电商平台之间的大战,2017年进入行业稳定期,2018年应该是洋码头上市的好机会。创业艰辛还是希望强调一下,写邮件给团队内部讲创业者的艰辛并不是外界所想像的创业者的得瑟甚至是小人得志。我时常问自己,洋码头做的事情牛不牛?一定是不牛的。我2009年回来创业时,聚美还没上线;2011年做B2C,
也刚开始创业。现在洋码头做了五年,那两家企业都已经赴美上市了,所以洋码头一定是一家不牛的企业。在中国的互联网里,洋码头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创业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和那些创业公司一样的磨难。洋码头在过去几年里一直没有得到资本的认可,很多人觉得是很悲剧的事情,但是我们自己并不认为这是损失,反而觉得这可以锤炼我们自己。我这辈子拿到的第一笔钱是80万人民币,是朋友出于信任给的。那时候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每花1分钱都要详细计算。在常州最初的时候办公室租金,我帮房东运货,硬生生把费用降到2000。而洋码头在美国自建物流时,我们也是从物流最低最脏的地方开始摸索着前进。我曾经自己搭建了两百个大货架,就是因为请不起工人。还曾经有一次,因为送货时间太晚,所以航空公司不愿意排车来取货,因为司机都下班了。但洋码头承诺给客户,七点钟前要送到机场仓库,所以我自己租车,自己开着卡车去机场送货。我觉得这才是洋码头的基因,这代表了我们是一个有担当的公司,和你能够拿多少融资没有关系。回到那封邮件,很多人觉得我分享自己苦逼的经历是装,但是我觉得拿1亿融资并不舒服,这是打了牙往肚子里吞。先行者在跨境电商领域里面,洋码头算是先行者,从2009年创立就有几个行业领先:- 2010年最早在跨境电商里面开始做物流;- 2013年的时候第一个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项目扫货神器;- 2014年的时候是最早做特卖模式的海外团。现在天猫甚至一些其他的跨境电商都在抄袭我们的项目,但我觉得被抄是好事情,只有有很多人抄才能说明你的模式是靠谱的,只有有人抄,才能让行业走的更快一点。目前跨境电商虽然被炒的很热,但整个行业规模并不算很大,相当一部分销售额来自水货。真正做平台业务的,目前只有天猫国际比我们的规模大。和一些同行相比,洋码头的布局走的比较扎实,我们2009年时候的商业计划和现在的模式相比没有什么变化。洋码头最初的计划就是先做物流,然后以C2C的个人买卖来提供商品的丰富性,最后则是通过挖掘供货商来完成布局。这是因为我在最初做跨境电商研究的时候发现,当时很多人肉代购,这让我们意识到国内的消费者和国外商家之间的交易链实在比较长,所以我们首先可以确认,跨境电商是有意义的。其次就是所有的电商都是围绕三个流,我们的策略是先物流然后信息流最后资金流。当时的洋码头唯一没有预估到的是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巨大力量,但幸好我们也没有错过。世界级竞争和很多创业企业不同,洋码头现在的竞争对手已经是天猫、这类的世界级别巨头企业。和这些巨头相比,洋码头的顾客回头率很高,大概有40%的回头客。和其他的跨境电商相比,洋码头产品的聚焦度并不高,我们更看中产品的多元性和多元化。很多人说在2014年,洋码头的竞争对手变多了,但我觉得竞争是好事,竞争会让团队的战斗力变得更强,也会让行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过我还是认为现在跨境电商的大多数从业者并不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因为他们采取自营模式,而洋码头是平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天猫国际。目前我们的销售额60%来自C2C领域,其他40%则来自B2C,不过这两种业务模式都是一样在赔钱,甚至一些在洋码头上的个人买手都比我们赚得多。洋码头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物流,目前洋码头的物流体系对全世界所有商家开放,而不仅仅针对洋码头自有的用户。深夜潜行2014年洋码头很安静,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但在水面之下,洋码头还是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就是扩建了我们的团队,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洋码头只有50人,而在年底,我们的队伍已经扩展到了250人;第二则是海外市场布局,在2013年时洋码头的海外布局还只有美国,而现在洋码头的业务体系里非美国的业务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基本上所有的热门国家洋码头都有布局。风险正在变大我们这轮融资拿的钱不少,是现在跨境电商里最大的一笔融资。但为了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至少让我扒了三层皮。谈判的过程很难,非常难。这个难度并不是来自洋码头的业务模式、谈判能力或者商业计划书,而是现在跨境电商行业的风险实在太大了,一般人不敢投这个行业。洋码头拿的1亿美金,代表了产业资本和战略资本开始进入跨境电商行业,而不仅仅是风险投资,我个人认为没有任何一家风险投资敢投这样的项目。那么我们为什么坚持要跟资本拿这么多钱?甚至宁可损失一些股份。因为我们是在行业水最深的地方玩的人,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先行者,而投资方是后知后觉。在我们看来,现在这个行业里已经产生了资本过热的现象。包括天猫京东在内的所有大型电商平台都进入了或者计划进入这个领域里玩,所以我们得出两个结论:一、未来这个行业主要是电商巨头们玩的,他们强大的资金优势将让创业者寸步难行,而电商巨头们集中在2014年布局跨境电商是因为感受到了实在的冲击,以前做跨境电商主要是帮助国内的商品输出到国外,但随着形式的变化,现在的主要模式是国外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内,很多电商平台受到海淘业务的冲击,所以电商平台必须要做这个业务。要注意的是,现在在中国还生存的电商,都是过去十年电商大战里大浪淘沙留下的极其有狼性的企业,这个领域竞争极强。二、投资方也开始感觉到风险到来,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们跟投资方谈钱还很容易,但是在10月份以后,很多投资方都开始担心,担心洋码头怎么跟天猫国际、亚马逊这样的国际巨头企业进行竞争,要知道资本是害怕风险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多拿一些钱来过冬,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同行能够早点拿融资,不要担心股份被稀释。以上就是我对行业的判断。这次洋码头的融资有一定运气成分,能够碰到合适你的投资人、认可你的价值观、认可你分享的将来,有担当有远见,但这种投资机构在中国来讲凤毛麟角。继续攀珠峰一个自然的问题是,洋码头要拿这一亿元做什么?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在国外买东西和在国内买东西没区别,能够把中国消费者和国外的产业完全拉拢,没有任何中间环节,这就是我们要攀登的珠穆朗玛峰。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三件事情:一、海外团队构建加强海外供应链深度开发,我们会在洛杉矶和伦敦都要建立总部,这是很多同行甚至包括巨头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而做不到的事情,你必须要让自己的企业国际化,国家化团队很难构建,光靠砸钱是砸不出来的;二、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以此提升平台系统的国际部署和承载,下网能够让跨境电商的生态体系能够构建完成;三、更激进的市场投放策略,我们需要以自己的宣传来让中国消费者意识到他们的全球消费时代来临,我们要用价格让中国消费者意识到国际购物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在这三点以外,我们还要继续加强物流,我们会建仓库,在全球做国际物流做部署,其中海外要建4个仓,国内保税区建两个,我们的大部分投资必须放在基础设施上。这是我跟投资方谈判的信心所在,跟天猫竞争底盘必须要重,要把底盘打在花岗岩上,你的服务、培训、和商家的沟通、开发、系统、仓储、物流、通关、退化、本土化都可以打出差异化。这样不管什么风飘来,什么资本热了,你都顶得住。我们要感谢能够生在在这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所有的中国创业者都站在一个巨大的风口,也就是正在兴起的中国消费力量。为什么会持续有资本方为像洋码头这样的梦想者买单,是因为这些投资者买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未来,这些投资者知道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消费者的能力在哪里。这是因为进口的跨境电商是庞大的市场,天猫不会灭了你,只要你做事靠谱。这也就是为什么出口的跨境电商没有人能拿到1亿,但是进口的就可以。
[责任编辑:huitangdu]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码头退款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