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真的开始驱赶涿州农大人才家园房价了,这几个二线城市将升

您好,分享的企鹅
高房价真的开始驱赶人才了!哪些城市将升级为新一线
  最近,很多数据表明,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出现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现象,但就目前中国城市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因素来看,就算一部分人被逼走,还是会有更多人涌入或者回流。  放眼全球,与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前四大城市占全国总人口超10%的情况相比,中国5.2%的比例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但按照中国国情,现有的一线城市如果无节制地扩张将带来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高风险。  想要缓和房价和人才去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中国必须要有新的一线城市来救场。  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一  高房价开始驱赶人才  深圳为留人计划做至少30万套人才保障房  有两股力量决定人才的去留,向内的拉力和往外的推力。纵观深圳的一线城市拉力固然强大,需求旺、薪酬高、前景远大等因素让年轻人才前来投奔,但推力也不可小觑,以高房价为核心的高生活成本,足以把里面的人赶走,把外面的观望者吓走。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2016年11月深圳每平米的房屋均价是55040元,一年前是41139元,2年前是30530元。也就是说,这座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过去一年房价涨幅33.8%,两年涨幅80%。随着近两年房价暴涨,深圳开始面临人才逃离规模扩大的尴尬局面。  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增速,很容易让年轻人放弃在此地扎根的念头,包括华为在内的大批企业也纷纷撤离深圳。腾讯内部论坛的一次调查就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因高房价而动了逃离的念头。  深圳一方面顶着“未来硅谷”的光环,另一方面也在“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惊叫声中感到不安,而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虽然深圳的薪酬和人才需求都排在全国前三,但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城市中,深圳仅位于第六,不仅被北上广甩在后面,也被非一线城市杭州和成都超越。  来源: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告  就算深圳的国际专利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位,几乎是第二名北京的3倍,但对求职者、创业者来说,高房价似乎让他们对开始敬而远之。  官方也感到其中潜在的危机。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深圳正在加大保障房的供给,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引进人才的数量已经呈下降趋势。急需通过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来缓解高房价带给人才的挤出效应。”  为了把人才留下来,深圳下了大功夫,不仅将高校毕业生的入户补贴提高至1.5万到3万,“十三五”期间,深圳还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工的商品房数量(35.7万套)。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二  小城市“拼爹”找不到好工作 不少逃回去的人又回来了  高房价下,城市、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拉锯战愈演愈烈,由于工作机会、发展空间、当地房价等因素,很多人开始在一线和其他城市里“进进出出”。以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没有好的工作机会、缺乏城市活力,比高房价更容易把人推出去。  1、比高房价更可怕的是拼爹  近期,某蓝领招聘平台发布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16年12月年末的求职量比2016年1月年初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深圳涨幅为26%,曾经“逃离”北上广深的95后新蓝领正有“逃回”的趋势。  据社科院《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介绍,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要远高于其他城市,但三四线城市也并非是理想中的宜居城市,因为返回小城市后,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拼爹”成为了一种较为形象的描述。而一线城市基本属于“陌生人社会”,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机会多,竞争也更公平。  2、城市活力不足、房价不合理,一样把人挤出去  人口流动性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根据《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津5个城市中,有4个净增长,特别是目前房价均价最高的深圳,虽然它的流出率有24.86%,但是这并不可怕,深圳的新增率也很高,达到47.39%,净增率是一线城市里面最高的。  反观四个一线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广州,则是里面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净增率为-10.04%。最近一两年,很多人都在讨论广州是不是该被踢出一线城市,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广州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一些方面落后了,客观上制约了广州对年轻人口的吸附力。  同样,产业结构短板和房价过高的二线城市,也存在人才逃离的现象。  以厦门为例,2016年的年轻人口流出率高达37.26%,房价和收入的失衡是重要原因;厦门大学今年经济系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中,仅有两三位留在了厦门。《2016全国年轻指数》显示,厦门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  总的来说,高房价和人口流失率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在高房价的同时,这个城市有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创富机会。说白了,只要能赚到钱,房价高并不可怕,大不了可以选择租房,相对现在的房价,租金和工资比还是很合理的。  三  中国未来将有更多一线城市  中国未来的城市格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京沪诅咒”,但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不可能实现,更加靠谱的是增加一线城市数量,形成多中心化的格局。  1、“京沪诅咒”为什么不可成立  前面提到,深圳依旧保持着一线城市中最高的净增率,但包括华为在内的大量企业今年撤离,人才逃离规模扩大,让这座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的未来走势有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与深圳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是:今年北京、上海房价也上升得比较快,两个城市房价收入比高居全球第五和第六,但据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调查显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仍将京沪作为求职首选地。  当深圳的房屋均价已经是上海的1.2倍,北京的1.33倍,高端人才更有理由选择在教育文化资源更丰富、经济体量更大的京沪发展。有人认为,未来“京沪”的双峰地位将变得更为稳固。  一个“京沪诅咒”的理论也随之诞生:房价与京沪相当的城市,其人才将被京沪抽走。  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是国内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它们对人才的拉力,压住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推力。而京沪之外,若有城市的房价快速蹿升,甚至超过京沪,那么,高房价产生的负面推力极有可能会把高端人才推向京沪。  日本正是这种模式,超级大城市东京拥有超强的“虹吸效应”,东京都市圈人口就达3880万,占全国总人口三成。GDP也甚至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东京的房价也是第二名大阪府的3倍以上。  “京沪诅咒”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却不可能实现,其原因有五点:  第一 北京、上海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容纳能力快触到天花板,可供其扩张的空间和扩张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 中国人口众多、土地面积比日本大很多,如果和日本一样形成两个超级核心城市,那么,这两座城市的人口将是目前东京人口的十余倍,人口过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三 深圳、杭州等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多为高新科技产业,北京上海并没有绝对优势;  第四 一线城市人口扩张很容易推高中心城区房价,放大房地产泡沫风险,日本就是先例。  第五 北京、上海雾霾污染严重,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  2、如果二线城市能够迅速提升自身实力,提供更多机会,就将成为新的一线城市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不论是走哪国模式,或者走出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子,迅速提升自身实力、提供更多机会、房价更加合理的二线城市都将成为新一线城市,也将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1)中国还需要4个一线城市才能达到城镇化70%  据统计,2015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前四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都超过10%。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明显偏低。2015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明显偏低,仅为5.2%。  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极高的经济增速,无论是人口总规模占比还是人口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仍将有大规模的人口向一线城市迁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上广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很庞大,容纳能力快触到天花板了。而且国家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态度是控制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上海的人口甚至开始下滑!  根据齐普夫定律,如果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大小排序,则城市规模与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个城市的位序与其人口规模的乘积等于一定区域内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  也就是说,按照中国实际情况看,假设未来也只有4个一线城市的规模布局,需要超过1000座城市才能容纳6.4亿的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仅43%。而且,正如前面所说,一线城市无限制地扩张,将带来房地产泡沫磨灭的风险。  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呢?核心在于中国的一线城市数量太少,中国需要新的一线城市来分享新的人口红利。例如,再打造4个一线城市,通过设置六级共504座城市,共能容纳9.6亿人,占目前总人口的70%。  (2)天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南京,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中国的一线城市扩容,哪些城市有望入围呢?从人口、创新、经济和房价四个方面的指标衡量城市,同时需要选取那些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节点城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数据、表格,看出一些端倪:  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综合考核各项量化指标与节点城市,我们可以发现,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基础条件的有成都、天津、杭州、武汉,而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的包括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  没赶上北上广深,一定不能错过第二批一线城市的成长,特别是当中国的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尽快搭上城市化的快车,才是明智之选!(每日经济新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读懂楼市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房产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房产",获取更多房产资讯。
201720186月
(海沧36000元/平方米)
(翔安28000元/平方米)
(漳州18500元/平方米)
(集美34000元/平方米)
(海沧32000元/平方米)
(同安23218元/平方米)
(漳州6500元/平方米)
(集美60万元/套)
(漳州13888元/平方米)
(漳州17000元/平方米)
(漳州19999元/平方米)
(同安51500元/平方米)
(同安51500元/平方米)
(同安60000元/平方米)
(龙岩市36.9万元/套)
(集美36000元/平方米)
(海沧35000元/平方米)
(漳州17800元/平方米)
(其他8900元/平方米)
(集美36000元/平方米)
(漳州5200元/平方米)
(集美37200元/平方米)
(同安50000元/平方米)
(同安33000元/平方米)
(漳州15000元/平方米)
(翔安16000元/平方米)
(海沧500万元/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高房价真的开始驱赶人才了 哪些城市将升为新一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很多数据表明,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出现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现象,但就目前中国城市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因素来看,就算一部分人被逼走,还是会有更多人涌入或者回流。  放眼全球,与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前四大城市占全国总人口超10%的情况相比,中国5.2%的比例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但按照中国国情,现有的一线城市如果无节制地扩张将带来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高风险。  想要缓和房价和人才去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口红利最大化,中国必须要有新的一线城市来救场。  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  高房价开始驱赶人才  深圳为留人  计划做至少30万套人才保障房  有两股力量决定人才的去留,向内的拉力和往外的推力。纵观深圳的一线城市拉力固然强大,需求旺、薪酬高、前景远大等因素让年轻人才前来投奔,但推力也不可小觑,以高房价为核心的高生活成本,足以把里面的人赶走,把外面的观望者吓走。  根据百城价格指数,2016年11月深圳每平米的房屋均价是55040元,一年前是41139元,2年前是30530元。也就是说,这座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过去一年房价涨幅33.8%,两年涨幅80%。随着近两年房价暴涨,深圳开始面临人才逃离规模扩大的尴尬局面。  令人望而生畏的房价增速,很容易让年轻人放弃在此地扎根的念头,包括华为在内的大批企业也纷纷撤离深圳。内部论坛的一次调查就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因高房价而动了逃离的念头。  深圳一方面顶着“未来硅谷”的光环,另一方面也在“不要让华为跑了”的惊叫声中感到不安,而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虽然深圳的薪酬和人才需求都排在全国前三,但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城市中,深圳仅位于第六,不仅被北上广甩在后面,也被非一线城市杭州和成都超越。来源: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报告  就算深圳的国际专利数量排在全国第一位,几乎是第二名北京的3倍,但对求职者、创业者来说,高房价似乎让他们对开始敬而远之。  官方也感到其中潜在的危机。深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深圳正在加大保障房的供给,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引进人才的数量已经呈下降趋势。急需通过住房保障和人才安居来缓解高房价带给人才的挤出效应。”  为了把人才留下来,深圳下了大功夫,不仅将高校毕业生的入户补贴提高至1.5万到3万,“十三五”期间,深圳还新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40万套,几乎相当于特区成立30多年以来建设的政策性住房总和,也超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工的商品房数量(35.7万套)。40万套住房中,人才住房将不少于30万套。  小城市“拼爹”  找不到好工作  不少逃回去的人又回来了  高房价下,城市、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拉锯战愈演愈烈,由于工作机会、发展空间、当地房价等因素,很多人开始在一线和其他城市里“进进出出”。以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没有好的工作机会、缺乏城市活力,比高房价更容易把人推出去。  1、比高房价更可怕的是拼爹  近期,某蓝领招聘平台发布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2016年12月年末的求职量比2016年1月年初出现了明显增长,其中深圳涨幅为26%,曾经“逃离”北上广深的95后新蓝领正有“逃回”的趋势。  据社科院《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介绍,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要远高于其他城市,但三四线城市也并非是理想中的宜居城市,因为返回小城市后,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拼爹”成为了一种较为形象的描述。而一线城市基本属于“陌生人社会”,人情、关系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机会多,竞争也更公平。  2、城市活力不足、房价不合理,一样把人挤出去  人口流动性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根据《2016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津5个城市中,有4个净增长,特别是目前房价均价最高的深圳,虽然它的流出率有24.86%,但是这并不可怕,深圳的新增率也很高,达到47.39%,净增率是一线城市里面最高的。  反观四个一线城市中房价最低的广州,则是里面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净增率为-10.04%。最近一两年,很多人都在讨论广州是不是该被踢出一线城市,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广州经济的发展在近几年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一些方面落后了,客观上制约了广州对年轻人口的吸附力。  同样,产业结构短板和房价过高的二线城市,也存在人才逃离的现象。  以厦门为例,2016年的年轻人口流出率高达37.26%,房价和收入的失衡是重要原因;厦门大学今年经济系毕业的40多名研究生中,仅有两三位留在了厦门。《2016全国年轻指数》显示,厦门年轻人口净增加率为-19.17%。  总的来说,高房价和人口流失率没有必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在高房价的同时,这个城市有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创富机会。说白了,只要能赚到钱,房价高并不可怕,大不了可以选择租房,相对现在的房价,租金和工资比还是很合理的。  中国未来将有更多一线城市  中国未来的城市格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京沪诅咒”,但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不可能实现,更加靠谱的是增加一线城市数量,形成多中心化的格局。  1、“京沪诅咒”为什么不可成立  前面提到,深圳依旧保持着一线城市中最高的净增率,但包括华为在内的大量企业今年撤离,人才逃离规模扩大,让这座房价收入比全球最高的城市的未来走势有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与深圳相对应的一个现象是:今年北京、上海房价也上升得比较快,两个城市房价收入比高居全球第五和第六,但据智联招聘《2016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年度总报告》调查显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仍将京沪作为求职首选地。  当深圳的房屋均价已经是上海的1.2倍,北京的1.33倍,高端人才更有理由选择在教育文化资源更丰富、经济体量更大的京沪发展。有人认为,未来“京沪”的双峰地位将变得更为稳固。  一个“京沪诅咒”的理论也随之诞生:房价与京沪相当的城市,其人才将被京沪抽走。  作为政治文化和经济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是国内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城市,它们对人才的拉力,压住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推力。而京沪之外,若有城市的房价快速蹿升,甚至超过京沪,那么,高房价产生的负面推力极有可能会把高端人才推向京沪。  日本正是这种模式,超级大城市东京拥有超强的“虹吸效应”,东京都市圈人口就达3880万,占全国总人口三成。GDP也甚至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东京的房价也是第二名大阪府的3倍以上。  “京沪诅咒”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却不可能实现,其原因有五点:  第一 北京、上海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容纳能力快触到天花板,可供其扩张的空间和扩张的可能性较小;  第二 中国人口众多、土地面积比日本大很多,如果和日本一样形成两个超级核心城市,那么,这两座城市的人口将是目前东京人口的十余倍,人口过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第三 深圳、杭州等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多为高新科技产业,北京上海并没有绝对优势;  第四 一线城市人口扩张很容易推高中心城区房价,放大房地产泡沫风险,日本就是先例。  第五 北京、上海雾霾污染严重,对人才的吸引力减弱。  2、如果二线城市能够迅速提升自身实力,提供更多机会,就将成为新的一线城市  随着中国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不论是走哪国模式,或者走出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子,迅速提升自身实力、提供更多机会、房价更加合理的二线城市都将成为新一线城市,也将是人口红利的受益者。  (1)中国还需要4个一线城市才能达到城镇化70%  据统计,2015年美国、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前四大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都超过10%。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线城市人口占比明显偏低。2015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明显偏低,仅为5.2%。  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总量和极高的经济增速,无论是人口总规模占比还是人口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仍将有大规模的人口向一线城市迁徙。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北上广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已经很庞大,容纳能力快触到天花板了。而且国家对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态度是控制发展,在此背景下,2015年上海的人口甚至开始下滑!  根据齐普夫定律,如果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城市按照人口规模大小排序,则城市规模与其位序成反比,即任何一个城市的位序与其人口规模的乘积等于一定区域内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  也就是说,按照中国实际情况看,假设未来也只有4个一线城市的规模布局,需要超过1000座城市才能容纳6.4亿的城镇人口,城市化率仅43%。而且,正如前面所说,一线城市无限制地扩张,将带来房地产泡沫磨灭的风险。  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呢?核心在于中国的一线城市数量太少,中国需要新的一线城市来分享新的人口红利。例如,再打造4个一线城市,通过设置六级共504座城市,共能容纳9.6亿人,占目前总人口的70%。  (2)天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南京,谁会是下一个一线城市?  中国的一线城市扩容,哪些城市有望入围呢?从人口、创新、经济和房价四个方面的指标衡量城市,同时需要选取那些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关键节点城市。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数据、表格,看出一些端倪:  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综合考核各项量化指标与节点城市,我们可以发现,具备成为一线城市基础条件的有成都、天津、杭州、武汉,而有望成为准一线城市的包括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  没赶上北上广深,一定不能错过第二批一线城市的成长,特别是当中国的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尽快搭上城市化的快车,才是明智之选!
相关搜索:.........新一线城市加速“抢人” 多地出台“人才新政”_西安乐居-慢钱头条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新一线城市加速“抢人” 多地出台“人才新政”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了西安乐居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要解决北京这样特大城市存在的“城市病”,需要再有十个类似北京这样的中心城市才行。于是,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成了吸引人口的重点所在,这些城市也迎来了做大做强的好时机。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今年5月底的报道,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依据大量最新的城市大数据,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并发布了《2017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结果显示,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15个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的席位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
  在积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新一线城市,还是济南、厦门等二线城市,“抢人”步伐正在加快。只有加速“抢人”,才能起到中心城市的作用,承担起京沪等一线城市的部分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竞争,这个人力资本既包括高端人才,也包括普通白领和蓝领阶层。
  不过,尽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在城市扩张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在涉及深层次的户籍改革、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不少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近期均出台了户籍改革新政。
  新一线城市正在崛起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曾在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时说,中国出现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城市的原因之一,就是面向全国的服务性功能过度集中在一两个城市。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正在研究和布局之中。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这也成为很多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重要机遇。
  尽管这些城市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有巨大差距,但它们确实已经成为许多人倾向于落户的新目标。尤其是随着高铁、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形成,郑州、西安、武汉等枢纽型城市正进一步扩大自身对周边的辐射能力和集聚要素资源的能力。
  以郑州为例,2016年10月,郑徐高铁开通,这意味着郑州通过高铁联通了河南、安徽、江苏3个省份,盘活了中原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如今,郑州能通过高铁直接*达129个城市,是全国高铁直达城市数量排名第6位的城市。
  在武汉城市圈,随着城际轨道网络的建成,包括鄂州等周边城市的人,一到周末就跑到武汉来消费,周日下午再坐城轨回去。
  根据一财周刊新一线报道,新一线城市中,苏州的夜间活跃度指数得分最高,从晚上22点开始到次日早晨6点前,苏州有30.9%的公交线路仍在提供服务;在以电子制造业为**支柱、拥有海量工厂的东莞,已经有了OPPO、vivo这样的手机行业佼佼者,未来还会有华为加入,这个正在变化中的城市给了许多年轻人机会,并用更好的生活将他们留了下来;此外,西安、成都、武汉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标上甚至还超过了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
  多地出台“人才新政”  有人就意味着有千万种可能性,因此城市是否吸引人才十分重要。今年以来,包括武汉、长沙、成都、西安、济南、南京、杭州、郑州、青岛、厦门、天津、重庆等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加入了“人才争夺战”。
  例如,武汉的“落户新政”自5月22日起实施,包括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大学生,毕业3年内无须买房即可申请落户,博士、硕士可直接落户;一个月后又提出了“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长沙则在6月29日发布“人才新政22条”,未来5年将投入百亿以上资金,吸引储备100万名人才;5月8日,西安出台23条力度空前的人才新政,提出“未来五年,预计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
  江苏省无锡市日前也进一步放宽了重点人群落户条件,对中央要求全面放开放宽的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市外已安置的转业、退伍军人等重点落户群体,增设落户途径、放宽落户条件。
  去年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限制。也就是说,除了京沪等人口少数几个人口超过千万的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要控制人口规模、疏解非**功能的情况下,三四线中小城市吸引力又不够,那么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就将成为吸引人才的重点所在。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认为,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要吸引人才,但更要留得住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将当地的比较优势发挥出来,做大做强产业链;另一方面则是要创造良好的教育、医疗、营商环境及城市环境、居住条件等,让人才能够在这些城市扎根。
  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在集聚要素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快户籍改革,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是目前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竞争的重要内容。
  推动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几年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上述发改委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日前介绍,2016年进城落户约160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2%,分别比上年提高1.25、1.3个百分点。不过,该负责人也坦陈,目前“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落户问题,实际落户进程不及社会预期”,尤其是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实际落户进程仍不及预期。
  他说,目前有些地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战略意义,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这一重要决策的坚定决心仍然认识不够,过多考虑落户后增加的短期成本,而忽略敞开户籍大门带来的人口红利和远期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取消购房落户政策,将租赁房屋纳入“合法稳定住所”的范畴,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目前,住建部已会同有关部门选取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成都、沈阳、合肥、郑州、佛山、肇庆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租赁房市场的发展,将加速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房价高阻碍了年轻人特别是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在大城市落户,租房新政使年轻人有了新路,降低了入户城市的门槛。”
  例如,郑州明确,在县(市)、上街区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在城镇以社区为单位,设立社区公共户口。对在本辖区实际居住但无本人合法房屋产权的人员,统一在社区公共户口落户。
  此前6月,济南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取消**纳税、购买房屋等落户限制,对市内五区(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以外常住户口人员,在该区域内同时具备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合法稳定就业且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满2年,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在居住地申请落户。
  一旦对人口有较大吸引力的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户籍进一步放开,将吸引人口集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北京和上海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确实出现了很多“城市病”,但很多二线城市的人口在五六百万,离北京、上海的距离还非常远,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内容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微信号:sxsinaleju
西安楼市最新的事儿
西安楼盘关注的事儿
西安本地最火的事儿
&来源:经济日报(ID:jjrbwx)综合中国青年报、上观新闻2017年就业季全国将迎来795万高校毕业生。哪些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欢迎?2017年就业季全国将迎来795万高校毕业生。按照猎聘公布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杭州已经超越北上广成为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一线城市吸引力滑落,一方面是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与之相比,杭州、武汉、成都等众多新一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纷纷抛出“送户口...&有经济学家提出,如果想防止一线城市出现房地产泡沫,中国需要更多的一线城市。近两年,社会各界也常讨论“新一线城市”话题。通过对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国际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程度等多个指标分析得出,重庆、成都、天津、武汉、苏州、杭州、南京这7个城市正在崛起。其中杭州、苏州、武汉、天津4个可能成中国“新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镇化程度显现还有差距,...&点击上方“房金所”关注我们2017年就业季全国将迎来795万高校毕业生。哪些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欢迎?2017年就业季全国将迎来795万高校毕业生。按照猎聘公布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杭州已经超越北上广成为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一线城市吸引力滑落,一方面是北上广近年落户难、房价高等因素,与之相比,杭州、武汉、成都等众多新一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纷纷抛出“送户口”、“送钱”等新政。毕业生就业迎来...&最近,很多数据表明,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出现了高房价驱赶人才的现象,但就目前中国城市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因素来看,就算一部分人被逼走,还是会有更多人涌入或者回流。   来源:凤凰房产放眼全球,与美、日、法等发达国家前四大城市占全国总人口超10%的情况相比,中国5.2%的比例还有较大上升空间。但按照中国国情,现有的一线城市如果无节制地扩张将带来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高风险。想要缓和房价和人才去留之间的矛...&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是一个租房小高峰,这个时候租房价格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可是,今年一线城市的租房中介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租金今6月并没有他打的变化,反而是“新一线”城市,如成都、武汉、杭州等租金涨幅远高于北上广。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越来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把北上广当做自己的首选工作城市,“逃离北上广”的大戏已经开演。大城市的门槛越来越高去年一份统计了80万应届毕业生的《应届...&
公众号推荐
致力于区块链科技资讯的收集和分享,公平、
职业交易员,国家注册高级黄金分析师,熟练
传递更多、更快的资讯,共同关注漳平发展!
第一财经《财商》(caishang02)
介绍投资理论,传播投资理念,共享企业成长
广州经传多赢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多赢财富网
纵横股市,顺势而为!A股是一个资金流市,
每天为您推送吴桥地区的身边事、突发事、新
中公教育2000年进入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
《公司与行业》是第一财经频道旗下的一档关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博雅轩人才公寓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